能量代谢和体温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能量代谢和体温学习教案.ppt

能量代谢和体温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能量代谢和体温(tǐwēn)一、食物的能量(néngliàng)转化1.糖:是机体重要的能源(néngyuán)物质.2.脂肪:是能源(néngyuán)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3.蛋白质:在体内糖原和贮存的脂肪大量消耗后才依靠蛋白质分解获得能量。二、能量代谢的测定能量代谢率: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产生(chǎnshēng)的热量。单位:KJ/m2/h1.直接测热法☆2.间接测热法①原理:根据定比定律,测出一定时间内人体中氧化分解的糖、脂肪、蛋白质各有多少,然后计算出这些物质(wùzhì)的产热量。食物的氧热价:消耗1升O2氧化某种营养物质所产生(chǎnshēng)的热量。呼吸商:在一定的时间(shíjiān)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CO2产生量RQ=O2耗量非蛋白(dànbái)呼吸商尿氮:例:受试者24小时耗氧量为400L,二氧化碳产量(chǎnliàng)为340L。尿氮排出量12克。(3)根据NPRQ的氧热价计算(jìsuàn)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328.75L×20.40KJ/L=6706.5KJ(4)24小时产热量=蛋白质产热量+非蛋白代谢产热量=1350+6706.5=8056.5KJ三、影响(yǐngxiǎng)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㈢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进食约1小时后,机体产生明显的额外(éwài)的能量消耗,产热量明显增多的效应。㈣环境温度20℃~30℃:能量代谢保持较低较稳定的水平。20℃以下:能量代谢率随环境温度下降而升高四、基础代谢(jīchǔdàixiè)(basalmetabolism)例:某男性20岁,体表面积(miànjī)1.5m2,测出1h的氧耗量为15L。(1)基础代谢率=20.18×15/1.5=201.8实测值:201.8KJ/m2/h(2)该性别年龄组正常基础代谢率平均值:157.8KJ/m2/h(3)计算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的百分数201.8-157.8157.8正常值:±20%(±10%~15%)一、体温(bodytemperature):一般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体温的测量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体温的正常变动:昼夜节律、性别、年龄(niánlíng)、肌肉活动等。二、机体(jītǐ)的产热与散热1.主要(zhǔyào)产热器官①肝脏(及其它产热器官):安静时占总产热量56%②骨骼肌:运动时占总产热量90%2.机体产热的形式(xíngshì)(寒冷环境中)CNS㈡散热⑵传导(chuándǎo)与对流传导(chuándǎo)散热:体热直接传给同机体接触的较冷的物体。影响传导(chuándǎo)散热的主要因素:物体的导热性能(导热度)对流散热:通过气体的流动来散失的体热。影响对流散热的主要因素:风速⑶蒸发(zhēngfā)散热:通过身体体表的水分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而散失体热。当环境温度接近(jiējìn)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有效散热形式。2.汗液主要成分:水(占99%)固体:NaCl、KCl、尿素、乳酸等高渗性脱水:大量出汗而丧失(sàngshī)体液时,由于汗液是低渗的,故造成体内高渗,此为高渗性脱水。中暑:在高温环境中,若蒸发散热不良(bùliáng)(如:环境高温或无风时)将造成体热淤积及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晕、恶心、心悸……)3.散热的调节(tiáojié)反应环境温度温热性发汗(fāhàn):在热环境下引起全身各部位的小汗腺分泌汗液。发汗(fāhàn)中枢:下丘脑精神性发汗(fāhàn):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而引起的发汗(fāhàn)发汗(fāhàn)中枢:大脑皮层运动区⑵循环系统的调控作用皮肤(pífū)血流量的调节反应三、体温(tǐwēn)调节㈠温度(wēndù)感受器局部(júbù)脑组织温度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散热产热㈢体温调定点(dìnɡdiǎn)学说例:细菌所致(suǒzhì)的发热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