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改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点滴谈惠州市河南岸中学叶小敏新编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它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证。但全新的理念、优秀的教材也必须通过高效的教学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功能。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和枢纽作用的是教师。课堂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无疑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能否起到导入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拓展知识的作用,关系到把握课程标准是否到位以及如何选择教学策略。那么,课改中老师该如何运用教学用语,才能促进学生的“学”?在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中,我的体会是:一、运用形象、生动、优美的教学用语,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季羡林先生分析,古代汉语“由于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中字与字的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学习和理解这种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诗文的阅读及教学中感受到)“现代汉语虽然没有形态变化,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逐渐清晰,理解的灵活圆通性逐渐减少了。理解起来靠语感的成分渐减,靠分析的成分渐增。不过现代汉语的综合性依然存在,模糊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学习汉语,还得重视语感。”。对语感的培养,阅读佳作、诵读美文是很好的方法。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语言环境。许多人都看到北方的学生语言基础要比南方的学生好,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南方的方言区域较广,语种复杂。我们惠城区就是一个各种方言荟萃的地方,这里的学生,很少有能够讲一口流利、准确的普通话的,再加上阅读量少,生活经历有限,因此,在说话和写作上没有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讲课所用的语言虽属日常用语,但又不同于日常交谈。教学用语既要有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之中,使之受到教育和感染,是语感训练的有效手段。因为语文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相融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果教师的用语形象生动,就会激起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兴趣,就会如春雨般细无声地滋润学生。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个班里许多学生身上往往可以找到任课老师的影子。这是因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效仿了自己的长时间面对的老师。学生在“善言”老师的引导下,往往对课程更感兴趣。在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课改研讨课上,一位教师的导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学们,爱,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字眼,也是文学家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如清泉般甘甜,如朝阳般温暖,如大海般辽阔……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怜悯之爱、崇敬之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是真诚?是崇高?是偏私?是狭隘?……你身边有爱的故事吗?”一翻如诗的语言,听者为之动容,怎能不引起学生的感触呢?在这节课中,学生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倾情而诉,有的学生甚至讲述得泣不成声。在课临结束前,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对爱的感受,其中有不少惊人之句,我想,学生正是动了情、用了心的缘故。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以猜谜导入:三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字)话音刚落,学生的兴趣马上激活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此基础上,加之抒情性的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春风拂面,春花烂漫,春雨绵绵,春光宜人,让我们一同感受春的气息吧!春风般的语言为学生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景图,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文章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形象思维力往往更容易展开。二、运用亲切、平等、贴近生活的课堂用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尊重学习者的特性,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发展,真正重视人的价值。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编写者从过去的居高临下转为平等对话的影迹,从“研讨与练习”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律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可见一斑。这一转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意图。因此,语文课堂上也应体现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师生的对话不再是问答式,应多用“交谈式”“讨论式”,引导的语言要亲切、平和而又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肯说、爱说,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课堂上自然会兴趣盎然了。如今,在课改课堂上常听到的是“你喜欢哪一段”,“你能读一读给我们听吗?”,“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下有关资料,好吗?”,“请你说说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在这么有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