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宣德炉及其工艺初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转载 宣德炉及其工艺初探.doc

转载宣德炉及其工艺初探.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转载宣德炉及其工艺初探[转载]宣德炉及其工艺初探2011年08月15日宣德炉及其制作工艺初探(书刊节录,标题为临时加上)“宣炉”,或“宣德炉”,是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明宣宗朱瞻圣谕,由工部制作的一批鼎彝器的代称;名之为“炉”,其实还包括鼎、鬲、甗、簋等祭祀用器。其从合金成分选择,到铸造和表面处理技术,都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尤其是表面仿古工艺,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1];数百年来,其一直受到世人推崇,是汉后铜器技术的又一杰出成就。一、关于铸造宣德鼎器的缘由据吕震等《宣德鼎彝谱》卷一载: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因有暹罗国王贡来风磨铜,明宣宗因“郊坛、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而命工部铸作。器物式样“悉仿《宣和博古图录》及考古诸书,并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该书卷一云,第一次铸制了117种,3365件,皆为鼎彝器;该书卷五云,年底补铸了15684件,其中包括部分非鼎彝器。依此,宣德三年所铸宣炉总数便为19049年。但今世有人估计,此总数应为18000件左右[2]。但也有学者认为“宣德铸炉,综计不过五千余座”[3]。圣谕是由司礼监太监吴诚宣示的,敕谕工部尚书吴中执行;由礼部尚书吕震、太常寺卿臣周英,以及太监吴诚等汇著器物图谱进呈;由吴诚监督冶铸;最后,吕震等又奉敕将有关资料编次成册,即今日所见《宣德鼎彝谱》一书,这是我们直接了解宣炉冶铸事项的宝贵资料。在这批鼎彝器中,也许是由于“炉”最引人注目,或后人仿制者最多的缘故,随着岁月的流逝,“宣德炉”或“宣炉”,就成了这批鼎彝器的代称①。自明代起,民间对铸造宣炉的原因便有种种误传,说其为“某库偶灾,金银杂铜锡化作一团,命以铸炉。”[4]对此,明天启年间的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中便已说得十分明白:(1)“金银铜铁玉,刚柔之质不同;其性也,则各不相入,忌能一熔即合”?(2)“或金银铜钱(铁)同熔者,付分(金)炉可以各项销出”。(3)“查宣庙实录,自登极以至升遐,十年之内,并无内藏被灾之事”。这些话都说得十分在理。―――――――①参与主持此事的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吕震等编撰《宣德鼎彝谱》一书时,从书的名称到内容,都是“鼎彝器”一名;天启丙寅(1626年)项子京撰《宣炉博论》一文,便以“宣炉”来概括了宣德三年(1428年)铸造的所有鼎彝器。二、关于宣德鼎彝器的合金技术和熔炼技术《宣德鼎彝谱》卷一、卷二记载了工部呈进御览的第一批鼎彝器的用料疏,其中包括各种物料的名称、数量和用途。其金属用料是:(1)暹罗风磨铜31680斤,“此铜作铸造鼎彝诸器用”;(2)倭源白水铅13600斤,文献上说“此铅作铅砖,铺铸冶局地杂用”;(3)倭源黑水铅,6400斤,文献上说“此铅作铅砖,铺铸冶局地并杂用”;(4)日本生红铜,800斤,“此铜作烊铜用”;(5)贺兰国花洋斗锡,或叫贺兰国花洋锡,640斤,“此锡作烊铜用”;(6)此外还有黄金、白银、水银,作鼎彝器之商、嵌、泥、流(鎏)等之用。自然,此“暹罗风磨铜”即黄铜,在《宣德鼎彝谱》中又曾称之为暹罗洋铜,是铸造宣德炉的基本用料。“日本生红铜”即是普通红铜,“贺兰花洋斗锡”即金属锡,此二者都是用来调剂合金成分,并改造合金铸造性能的辅助性材料,即所谓“烊铜”、“烊锡”。“倭源白水铅”和“倭源黑水铅”的用量较日本生红铜和花洋斗锡都大,但其是为何物,为何用来“铺地”?则疑问颇多,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下面再作讨论。可知宣德鼎彝器是以黄铜(风磨铜)作为基本原料铸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成分配比却难得详知:一是作为基本原料的风磨铜成分难以了解;二是铜作反复熔炼的程度,和锌的烧损量不明;三是“作为重要原料的“倭源白水铅”、“倭源黑水铅”的真实含义和用途不明。由前第三、五节的大量文献记载看,明代黄铜器多属“三七黄铜”或“四六黄铜”,而文献上又说宣炉色泽十分艳丽,故我们推测,其当以四六黄铜为夥。宣炉的熔炼十分讲究,通常都要反复多次。吕震等《宣德鼎彝谱》卷六所载诸器有“五炼”、“六炼”、“八炼”、“十炼”、“十二炼”等说。如大明之神供奉三足金乌鼎,重18斤6两,“十二炼洋铜铸成”;夜明之神供奉玉兔朝元鼎,重14斤9两,“十二炼洋铜铸成”;风伯之神供奉巽宫卦象鼎,重15斤9两,“十二炼洋铜铸成”;雷达公之神供奉震宫卦象鼎,重9斤4两,“十炼洋铜铸成”;先农之神供奉一元大武鼎,重1斤,“八炼洋铜铸成”。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十炼”。不管“十炼”还是“十二炼”,具体操作书中并未说明。将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