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针灸学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针灸学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灸学医学知识培训绪言二、针灸学的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3.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三、学习目的要求1.首先学好经络学说,歌诀要背诵记忆。2.实践,掌握腧穴部位、取穴要准确,手法得当,诊断明确,则可提高疗效。3.掌握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针刺的补泻手法,练好指力。4.认真学习处方配穴,掌握取穴原则,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五、参考书籍1.《灵枢经校注》(河北医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2.《甲乙经校注》(山东中医学院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3.《针灸大成》(《校释》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版。4.《针灸学》(南京中医学校)1957年版。5.《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1975年修订。6.《针灸学简编》(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80年版。二.针灸学发展简史1.针灸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应了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2.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黄帝内经》: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这总结,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难经》:使针灸基础理论更加系统和全面。3.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收349穴。是继《内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纵观我国一千多年来的众多针灸学家,在针灸学术上的成就和建树,无不导源于《内经》《难经》《甲乙经》,无不是对三书内容的补充和发挥。这三书是针灸学共同的学术渊源和理论基础,在针灸学上的成就及影响最为深远。针灸学派辈出,针灸理论更加完善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既遵黄帝明堂,又重实践经验,包括民间经验。4.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决》:歌图并茂,为清太医院学生必修内容。清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并完整列出了361个经穴。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著《中国针灸学》,他除了继承古代针灸学术以外,开创了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尝试,成为近代中西汇通的代表人物。5.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古代针灸文献,比较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用。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又以研究循经感传为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80年代至90年代,针灸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全国十二项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无疑将对整个针灸研究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七针灸学的对外交流1990年1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针灸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八、针灸在西方等部分内容,还列举了许多中医处方。此后针灸传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比利时等国。17世纪和18世纪,针灸主要流行于欧洲的贵族阶层。18世纪。德国曾有过一种类似中国针刺的治疗出现,称鲍氏脱氏法(Baumscheiatismus)就是将很多针(约30支)置于筒中(类似现代中国的“罗汉针”),压刺皮肤,然后再在伤处加以略含刺激性的松节油或巴豆油。19世纪,在欧洲,由于少数的治疗者对针灸认识不全面和应用不当而引起多方面的批评,再加针灸理论研究不被重视,使针灸在19世纪后期渐渐被遗忘。从公元1680-1840年,在欧洲用德、法、英、意、西文发表的针灸文章,至今尚可见者有80多篇。在20世纪,1902年法国外交官SoulierdeMorant从中国把针灸传入欧洲。最早的针灸协会是二战后1943年在巴黎成立的法国针灸协会。很长一段时间里巴黎是西方的针灸中心。针灸由法国开始扩展到全欧洲。针灸疗法在现代西方的盛行开于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关系密切。目前来看,针灸研究出现过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开始于1972年,在1974年达到顶峰;第二个高潮开始于1998年,并正在不断高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观看了针刺麻醉手术。伴随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一位记者,来华时刚做完阑尾切除手术,正经历着“手术后的疼痛”。在华期间,他接受了针对他疼痛的针灸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他回国后的报道引起了美国人对这种“奇迹般以致于可以代替止痛剂的疗法”的广泛兴趣。上述报道在西方引起极大的反响并使针灸开始受到重视。1972年美国国家卫生署(the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第一次资助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