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浙江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浙江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pdf

人教版浙江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浙江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教材的比较一、章节编排顺序的比较顺序基本不变,主要变化有:1、原来的曲线运动由一章分为了两章《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新增斜抛运动(选学);原《圆周运动》改为《匀速圆周运动》;原第6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7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节;新增《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2、原来得万有引力定律章节中的《万有引力》《引力常量的测定》和为一节《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内容不变。3、机械能章节《势能》与《动能动能定理》顺序交换。新增《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新增章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二、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如何在新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却是实施新课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材变化的意图分析(以曲线运动为例)第1个变化: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教材一改传统特点.许多原来的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都改成了探究实验.“探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从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变而来,所以看起来增加了一节内容,其实总课时数是没增加的,新教材这样处理,教学理念变化很大,实验功能和教学线索截然不同。“抛体运动的规律”的处理,第一,较注重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平抛运动的解题方法。第二,较注重跟数学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数学中的学习内容及其术语跟物理学融合起来。第三,拓展到斜抛运动,但应用的要求不高。第2个变化:新教材中用到了许多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概念在旧教材中很少涉及,但新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在引入平均和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极限的思想,明显提高了数学上的要求,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也不象以住那样仅限于匀速圆周运动。第二“转速”也是归类于研究一般的圆周运动的概念,只有“周期”这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第3个变化:新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的活动,强调教学的交互性。教材的“演示”栏目和“实验”栏目,不象旧教材那样,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写出来,而是只写用什么器材、进行什么操作、注意观察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观察,并从观察中引发问题、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观察与推理的能力,而且会逐渐形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不做思想的“懒汉”。新教材几乎每节都有“思考与讨论”的栏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得出结论,即使学生的结论是错的,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将结论告诉学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的习惯。四、新、旧教材内容比较(以第7章为例)(一)功1、这节内容光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跟旧教材相比没什么变化,只是跟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结合得紧密一些而已,生活化的插图使课程生活化的味道更浓了。2、变力做功删去了旧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的“变力的功”。但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或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窗口,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3、功和功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要尽可能“旧课新上”,适当地赋以这块内容以研究性的味道。4、不要刻意进行做功问题的习题训练,功的概念、功的计算问题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中逐步加深,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二)、功率1、新教材提出了额定功率的概念。2、与生活中的汽车换档等问题挂钩,生活化的程度提高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新教材删去了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问题,这是由于这种情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需要补充这样的习题,以免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4、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解决,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汽车通过换低档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换高档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