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12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3-3.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12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3-3.pdf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12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3-3.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沿溪线跨河河口直跨上游绕进跨越沿溪线跨河河弯腰部跨越跨岭线/越岭线横山越岭路线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因此选越岭线须从纵坡设计入手,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长短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越岭线的布设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1.选择垭口;2.选择过岭的方式;3.选定垭口两侧山坡的展线方案。1.选择垭口:即要考虑越岭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较大范围内加以选择。跨岭线2.过岭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浅挖低填。适于岭宽脊厚的垭口。②深挖垭口。适于山脊瘦削,地质情况良好的垭口。深挖程度视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与两侧展线的要求决定。垭口越瘦,越宜深挖。但地质条件差时,应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③隧道穿越。当挖深较大,采用隧道比明堑经济,如遇垭口瘦薄,用较短的隧道穿越便能大大降低路线爬升高度,减少运营费用,技术经济指标允许时,可采用公路隧道穿越方案。跨岭线展线方案主要有三种:①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展长路线,克服高差。优点是路线走向和基本方向一致,行程和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形简单,一般技术指标也较高。如无地形或地质障碍,布线应尽可能选用这种方式。自然展线跨岭线②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使路线在山坡上来回盘绕。其关键是选择回头曲线的位置,多利用直径较大、坡度较缓的山包、山脊,或利用地质、水文条件良好的平缓山坡和地形开阔的山沟或山坳。回头展线设在同一坡面上,对行车、施工、养护都不利,甚至破坏山坡的稳定。应尽量把路线拉开,分散回头曲线,减少回头次数。回头展线跨岭线③螺旋展线。地形特殊地段,路线回转360°形成环状的展线形式。可使上、下线以隧道或跨线桥的形式穿过。螺旋展线在某些地形条件下可代替一对回头线。它比回头展线有较好的线形,但须建隧道或跨线桥,造价较高。因此,选定螺旋展线方案时,应根据路线标准、地形条件和回头展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决定取舍。螺旋展线(三)选线方案择优方案评价的三项指标道路的工程造价年度运营费用占地面积损失包括公路及货运费S1不同方案其工程物道路及其工程物道路占地面积(桥涵、堤)的折旧费S2的兴建费用养路管理费S3及其经济损失货运费:S1=N·L·aN—年货运量(净吨数);L—路线长度(km);A—吨公里运费(元/t·km)道路及其工程的折旧费:S2=W/nS2——道路及其工程的折旧费产(元);W—道路及其工程物兴建费用;n—使用年限(一般到大修前,土路使用年限4-5年,砾石路为8-10年,沥青路为10年)养路管理费S3可根据路面类型、行车密度和其他条件确定,或参照有关定额估算。例如:某公路选线时,跨河产生两个方案,方案Ⅰ采用直跨,路线长5公里,需建两座桥,方案Ⅱ从一侧绕行而不修桥,路线长7公里,试问哪一种方案较优?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三、公路占地面积概算首先确定公路的技术等级(按昼夜交通量确定)公路用地是指公路两侧边沟(或者截水沟)及边沟(或者截水沟)外侧不少于1m范围内的用地。公路用地宽度=路面宽度+两侧路肩宽度+两侧边沟宽度+其他用地宽度路面宽度+两侧路肩宽度=路基宽度边沟宽度=边沟底宽+2×边坡宽度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路基宽路肩行车道中间带行车道路肩右侧带右侧带ijigigij硬路肩车道中央分隔带车道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车道土路肩左侧带左侧带a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横断面路基宽度行车道路肩路肩gigijiijb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图4-1各级公路标准横断面图第三节公路用地规划三、公路占地面积概算首先确定公路的技术等级(按昼夜交通量确定)根据技术等级确定路基宽度,再结合路沟和绿化带占地宽度,加总即为公路占地宽度。公路占地面积=公路宽度×线路长度再加上养护公路用地和沿线设施用地,即为此条公路总用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