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3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2.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3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2.pdf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3章-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2.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一)水土流失概念及现状–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塬地26塬地变梁地27梁地28塔梁地29峁地30(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规划•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应着重从种草种树方面去考虑。•水土流失地区种草种树主要有:水土保持林、水源防护林和护堤护岸林几种类型,并结合具体情况种草。1.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水土保持林具有减轻地表径流速度,使大量渗入土层变为地下水,以及利用树木根系固结土壤等作用。–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地貎部位进行布局,一般有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等类别。•(1)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防护林主要配置在丘陵区的“梁”和”岇“上,营造这种防护林,可控制径流起点,涵养水源,防止浸蚀发展和保护农田。–根据梁岇类型及土地利用特点,分水岭防护林有以下几种情况:•顶部浑圆形梁岇防护林•顶部尖削分水岭防护林•(2)水流调节林•为了防止地表径流破坏作用的扩大,并使之转化为地下水,在坡耕地每隔一定距离配置具有特殊功能的水流调节林,使地表水受到阻滞,以减低流速,并减少进入溪流中的泥沙量。•水流调节林带的宽度,在能有效阻滞斜坡径流的原则下,应尽量少占地。•一般宽度20-30M,防护林距离一般为林带宽的4-6倍,最大为10倍。•林带组成为乔灌混交林。•(3)沟谷防护林–在丘陵地区为防止沟头、沟岸及沟底因受地表径流的浸蚀、冲刷而继续塌陷下切,并带走大量泥沙淤塞河流、水库,大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沿浸蚀沟的边沿、沟坡和沟底全部造林。–沟谷防扩林包括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四部分。•2.水源防护林的配置–为了防止池塘水库等水源的淤积和边坡塌陷,应在塘库周围地区营造保护林,以延长塘库的寿命和保护塘库的安全。–水源防护林一般由库岸、沟道和坝坡造林三部分组成。•3.护堤护岸林的配置–为了防止河流两岸土地崩塌,防止河水泛滥,应结合工程治理营造护堤护岸林,以保护附近农田安全,同时建立用材林、薪炭林基地。–营造部位同护堤林的迎水坡。其林带宽度一般为15-20米,如可造林的地带较宽,以20-30米为宜。营造树种一般同护堤林。如岸坡地带土壤条件较好,也可在背风向阳的岸坡中上部栽植果树。(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局部地形,蓄水保土,建设基本农田一整套工程措施,以达到制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地力。这类措施的特点是实施周期短,见效快,但一次投资较大和用工多。•最有效的办法是修建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格的梯田。•梯田配置应考虑下列条件要求:–(1)梯田应规划在25度以下的坡耕地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原则上应退耕还牧,发展多种经营。–(2)配置时要统筹兼頋,对离水源、村庄近的耕地,庆优选考虑修筑梯田,这样能使梯田尽快发挥其增产效果。–(3)要注意坡地机械化和水利化,一般梯田长度最好在150米以上,梯田的纵向应保持1/100—1/500的比降。水平梯田坡式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