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精品课教案_0.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精品课教案_0.pdf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精品课教案_0.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但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需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学生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取商的近似数,而不是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让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运用。通过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小数除法,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让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二、【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P39页例题10(1)(2)、练习4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地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四、【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五、【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下列各数对应的近似数应该是多少?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94632.92.9519.0051919.019.01师:刚才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求近似值的?生:四舍五入法。师:是不是所有的近似值都要按照四舍五入法来求呢?举例说明生:不是,(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说钱,我们的钱只保留到分,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就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师:同学们,太棒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近似数。)(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例10(1)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1)阅读与理解:①让学生读题并思考: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②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2)分析与解答:①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个)6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小结: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说法,像这样根据实际情况,6个瓶子不能把所有的香油都装下,所以还应该再准备一个瓶子,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小数部分上的数字是多少都要舍去,再向整数部分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师:同学们,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你能举一个例子吗?师:你们举的例子很恰当,说话很完整,在生活中遇到租车、租船、用容器装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用到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2、出示例10(2)情境图: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1)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25÷1.5=16.666……(个)(2)分析与解答: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学生讨论,汇报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丝带不够。※小结:师: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师:同学们,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你能举一个例子吗?(3)回顾与反思师: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引导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要装东西,即使有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就用“进一法”。▲如果做成一个东西,买或做整个的物品,就用“去尾法”。※打开书本39页,看书,记笔记。(三)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