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錄第二部分現代社會學理論:主要的學派第六章社會學理論的歷史概觀:晚近年代第七章結構功能論、新功能論與衝突理論第八章各式各樣的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九章系統理論《進入社會與社會學理論的世界(中冊):二十世紀中期的社會學理論》目錄第九章衝突理論:考舍、達倫道夫與柯林斯.衝突的功能後果:考舍(-)壹、概念與理論:衝突的變異貳、概念與理論:衝突的整合力量.權力與辯證變遷:達倫道夫(-)參、概念與理論:權力與團體利益肆、概念與理論:衝突條件與社會變遷.衝突中的情感與世界:柯林斯(-)伍、概念與理論:衝突社會學的四項重點陸、概念與理論:地理政治學第十章種族與性別不平等的結構:威爾遜與薛佛茲.種族重要性的式微:威爾遜(-)壹、概念與理論:美國的種族歷史貳、概念與理論:政策影響.性別不平等的結構:薛佛茲(-)參、概念與理論:性別不平等的強制性結構肆、概念與理論:改變性別不平等第十三章批判理論:哈伯瑪斯壹、法蘭克福學派的歷史根源貳、實證主義問題: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參、哈伯瑪斯:現代性與理性肆、概念與理論:資本主義與正當性伍、概念與理論:民主的殖民陸、概念與理論:溝通行動與公民社會《犯罪功能論》內容簡介《犯罪功能論》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解釋恐懼感和社會團結如何影響民眾對生活滿意度、商業穩定性、民眾的親政府態度和社會衰退程度的評價。第二,解決涂爾幹關于犯罪促進社會團結的傳統犯罪功能理論與犯罪削弱社會團結的恐懼感理論之間的爭論。暴力犯罪和非暴力犯罪產生不同的社會後果和功能;暴力犯罪引起恐懼感並<削弱>社會團結,非暴力犯罪會<促進>社會團結。第三,解決恐懼感和社會團結之間因果關系的爭論,提出恐懼感和社會團結間的相互關系。以美國城市社區的數據檢測筆者所提出的理論模型。《心靈、自我與社會》內容簡介目錄第二篇心靈7.馮特與姿態這個概念8.模仿以及語言的起源9.有聲的姿態與表意的符號10.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號11.意義12.普遍性13.反思智能的本質14.行為主義、華生主義與反思15.行為主義與心理學平行論16.心靈與符號17.心靈與反應及環境的關系第三篇自我18.自我與有機體19.自我產生的背景20.玩耍、游戲、泛化的他人21.自我與主體22.“主我”與“客我”23.社會態度與物理世界24.作為社會過程之個體輸入的心靈25.作為自我的兩個方面的“主我”與“客我”26.自我在社會情境中的實現27.“客我”與“主我”的貢獻28.突現的自我的社會創造力29.個人主義自我理論與社會自我理論的對比第四篇社會30.人類社會的基礎︰人與昆蟲31.人類社會的基礎︰人與脊椎動物32.有機體、共同體與環境33.思想與交流的社會基礎及功能34.共同體與制度35.“主我”與“客我”在社會活動中的融合36.民主與社會中的普遍性37.對宗教態度和經濟態度的進一步思考38.同情的本質39.衝突與整合40.人格與理性在社會組織中的作用41.理想社會發展中的障礙與前景《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內容簡介用各種自傳與案例研究的材料,分析被污名化之人對自身的感受,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這些人用來處理遭受他人排斥時的各式策略,他們所投射出的各種關於自身的訊息。經典之作提醒我們:人人都可能成為蒙受污名者,也可能成為施加污名的共犯。此為高夫曼帶給我們最深遠的「社會學的想像」。作者著作《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1959)《精神病院》(1961)《相遇》(1961)《公共場所的行為》(1963)《污名》(1963)《互動儀式》(1967)《策略互動》(1969)《公共場合的關係》(1971)《框架分析》(1974)《性別廣告》(1976)《談話的形式》(1981)第二章:訊息控制與個人身分明貶者與可貶者社會訊息可見性個人身分傳記傳記性的他人矇混通關訊息控制的技巧掩飾第四章:自我與他者偏離與常規正常的偏差者污名與現實第五章:偏離與偏差《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內容簡介第一章〈論全控機構的特質〉,針對機構中的社會生活進行考察,引用兩個例子—精神病院和監獄。說明其餘章節將仔細發展的課題,也指出這些課題在整體討論中的位置。第二章〈精神病患的道德生涯〉,針對尚未成為被收容者的人,考察「機構化」對他們所擁有的社會關係產生哪些初步影響。第三章〈公共機構的地下生活〉,關注人們期待被收容者對一個銅牆鐵壁的「家」表現出什麼依戀,考察被收容者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和這些期待保持某些距離。第四章〈醫療模式與精神收容〉,回到機構人員身上,以精神病院為例,考察醫療觀點在向被收容者呈現其處境時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