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关系探析.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关系探析.pdf

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关系探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关系探析摘要:微观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行为,宏观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社会规则是微观社会行为与宏观社会结构的契合点。社会规则的变迁经历新创、修正和稳定三个阶段。微观社会行为推动社会规则的变化,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导致宏观社会的变迁。关键词: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学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尚在探讨阶段。现有研究不仅对两者之间的契合问题(此问题早已提出)没有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对两者之间的区分也没有探讨清楚。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一是探讨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之间在研究对象、视角、假设和成果形式方面呈现的相异之处。二是寻找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之间的契合机制。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对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框架作了预设,也总结以往著名社会学家对两者之间契合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简短的评述。一、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的差异社会现象主要有两类:宏观现象和微观现象。微观现象通常表现为社会行为,宏观现象通常表现为社会结构,因此,我们也可以用社会行为代替微观现象,而用社会结构代替宏观现象。相应地,社会学的分析也可以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次。一般来说,社会学家采用微观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行为,用宏观的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结构。有时也将前者称为微观社会学,后者称为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涉及的社会行为根据主体的范围,可以区分为四种: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民族或国家行为。由于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和民族或国家是由社会个体组成的,离开了社会个体,它们就无法存在,因此可以说,社会行为总是由社会个体实施的行为。如此看来,社会行为有两种情形,一是自主发生的,属于个体层次;二是必须与一定范围的他人协作,属于团体层次(包括群体、组织和民族)。微观社会学既可以研究个体层次的行为,也可以研究团体层次的行为。宏观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社会规则和社会状态。社会规则是人们在实践中建立的用来限制和保护特定行为的措施。社会状态是指社会系统的整体特性,主要包括权力分布、经济分布、人口分布和文明分布,它们分别与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相应。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秩序”就是一种社会状态,而且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因为只有当各子系统之间协调运行时,社会整体才会有秩序;当各子系统之间不能相互适应而产生矛盾时,社会整体就会失去秩序,进人了“失范”的状态。社会规则对微观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它的决策依据,二是行为过程的矫正器。社会状态与微观行为的关系是:社会状态是微观行为的发生背景,同时,社会状态因微观行为而发生变迁,未来的社会状态可以看作是微观行为的结果。微观行为既可以是遵循规则的行为,也可以是逃避规则、创造规则的行为。有了上述的界定,下面从四个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差异。(1)研究对象不同。不能以研究范围的大小来区分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因为微观行为的单位也可以是大范围,比如战争行为、民族歧视等,宏观结构也可能属于一个小范围,比如家庭、小型企业、一所学校等。但是,微观社会学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体验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为,它为普通人所经历;而宏观社会学的内容则是抽象的、不可体验的、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事物,它要靠社会研究者提炼、加工、分析和传播才能被大众认识。(Z)研究视角不同。微观社会学主要采用现象学社会学中所讲的“生活世界”的视角,研究它的动机、目的、手段、原因、过程和结果;宏观社会学采用顶层的(或者局外的)视角,它超出生活的层面。假如一个社区安放在一间大房子里,四壁是它的界线,从屋顶看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宏观社会学的视角。(3)对待个体的态度不同。在微观社会学中,各个个体是有自由意志的,他们创造制度、规则,建构人际关系,创造社会组织,从中显示了社会主体的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无限的未来。虽然宏观社会学中也有个体,而且是大量的,但他们都是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以抽象的面目和形式(如同化学原子)出现的,比如交通规则针对的不是具体的张三李四,而是抽象的社会个体。由于社会个体是抽象的,因此社会现象也就可以被看作是可重复的了。(4)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同。微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往往采用理解性的、快速多变的形式。它的内容富有人情味,容易反映人性的特点和要求,但不易被社会学同行验证。宏观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往往采用是观察式的(旁观者)、缓慢变迁的、客观中立的形式。它体现的往往是社会的系统规律,容易被社会学同行所验证。由于上述的不同,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