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2.3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ppt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实验诊断学: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排泄物、分泌物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取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有关资料,协助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学科。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和评价检验结果是决定检验结果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白细胞参数的临床意义包括: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segmentedgranulocyte,Nsg)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stabgranulocyte,Nst)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a,B)单核细胞(monocyte,M)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一)N变化的临床意义粒细胞生成调控:1.生理变化年龄和个体差异:新生儿~2岁日间波动:午后高于清晨妊娠:其他:剧烈运动、疼痛、饱餐、高温、严寒2.病理变化(1)增多:成人>10×109/L;新生儿>20×109/L;<2岁>12×109/L机制取决于:骨髓生成和释放白细胞入血的速度外周血边缘池和循环池白细胞的比例白细胞离开血液的速度上述因素共同存在见于: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原因2)急性中毒:化学药物、生物毒素、代谢性中毒3)急性大出血:4)严重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及AMI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急、慢粒;恶性肿瘤晚期(2)减少WBC<4×109/L粒细胞减少症:N绝对值<2.0×109/L粒细胞缺乏症:N绝对值<0.5×109/L机制:生成障碍或无效造血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上述因素共同存在见于:感染:一般为病毒感染(感染类常见原因)。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AA、MegA、MDS、粒细胞缺乏症等。慢性理化损伤: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常见原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等。免疫性破坏增加:SLE、药物性免疫等。(二)嗜酸性粒细胞E存在于组织中,与外周血E之比为(100~500):1作用:限制过敏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应答(1)增多成人外周血E绝对值>0.5×109/L见于:1)寄生虫病:蠕虫类2)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食物过敏3)皮肤病:湿疹、银屑病4)传染病:猩红热5)血液病和恶性肿瘤:CML、MM6)内分泌疾病:(2)减少临床意义甚小见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传染病早期、伤寒极期应激状态时:大手术、烧伤(三)B仅占白细胞的1/200~1/300骨髓释放后只存在于外周血中参与免疫应答或炎症反应(1)增多成人外周血B绝对值>0.1×109/L辅助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慢粒与类白血病的鉴别:前者增多,可达10%,后者正常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达20%以上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四)M诱导免疫应答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抗肿瘤活性调节白细胞生成(1)增多外周血M绝对值>0.8×109/L血液病:急单、恶组、淋巴瘤感染性疾病:结核病急性感染恢复期:结缔组织病:SLE(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1.增多成人>4×109/L,4岁以上小儿>7.2×109/L,4岁以下婴幼儿>9×109/L。(1)相对性增多:AA、粒细胞缺乏症(2)假性增多:病理RBC和PLT因素造成(3)原发性增多:ALL、CLL(4)继发性增多:①感染性疾病②移植排斥反应2.减少(1)放射线损伤(2)免疫缺陷性疾病(3)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1.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大小不均:(2)中毒颗粒:(3)空泡变性:(4)杜氏小体:(5)退行性变:(6)Auer小体:(7)Pelger-Hut畸形: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空泡: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Döhleih小体: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犁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1~2m。常见于严重感染。退行性变: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篮状细胞。棒状小体: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m,1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障碍,核呈杆状或两叶呈肾形、哑铃形。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1)核左移: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