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号,是(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之中。2、唐宋八大家指((唐)(宋)——指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念无与乐者()()2、盖竹柏影也()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相与步于中庭()()()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少耳()()()6、月色入户()成语例:7、欣然起行()“然”作“”解,例:8、怀民亦未寝()成语例:9、水中藻荇交横()用法相同例:《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交通”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四、填空:1、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的美好境界。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一沉闷一活跃。3、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4、“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藻藻、荇”、、是指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7、文章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第三段运用的表达方式:。8、第二段可概括为:9、本文的点睛之笔:。10、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的特点。11、全文以“”为线索,描绘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同时也抒发了的苦闷心情。12、文章不仅点明和张怀民的友谊,更流露出不甘心一个人独赏月夜美景的句子:“。”1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1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15、《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16、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17、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18、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五、简笿题: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答: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答:。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①作者描绘的世界:答:②作者的心境:答:5、此文,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答:6、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闲人”的含义。笿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和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说说你选择他们的理由。(1)(2)。(3)(4)8、“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答:六、选择题(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选()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6)、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