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医药历史遠古時代(公元前2200年)商代(公元前1700-1100年)周朝(約公元前1100-221年)黃帝中國古代文獻多有黃帝創造發明醫藥的記載,現存的《黃帝內經》也稱《內經》,其論述醫理之格式多為黃帝發問,歧伯、伯高、少俞、桐君等人回答討論而成的醫理著作;而《內經》序文中也記載:「歧伯為黃帝之臣,帝師之問醫,著為《素問》、《靈樞》,總為《內經》十八卷,,為醫之祖書。伏羲氏九針模型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1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2★漢代名醫●倉公淳于意(公元前215~167年):首位保存病人記錄的醫師●張仲景又名張機(公元150~219年),後世稱為“醫聖”。◎首創『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經辨証論治。◎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辨証論治原則,奠定中醫治療基礎。中國最早的理論結合臨床診療專書。◎宋朝(公元960~1279年),此書再次被編寫,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冊。●華佗(公元141~208)◎精于外科手術,善用麻醉藥物◎提倡體育療法(中醫稱為導引筢病),創作"五禽之戲"三國、魏晉及南北朝(公元220~581年)---1三國、魏晉及南北朝(公元220~581年)---2隋朝(公元581~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1★中外醫藥交流:中國派醫師到外面如高麗、日本、印度及越南等★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行醫手法及醫德尤甚●最出名的著作是《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30卷記載5300首醫方《千金翼方》共30卷記錄了2571條藥方●譽為中國最早的痳瘋病專家●主張針藥並用,並探索出新的應用穴位,創制彩色經絡圖●對中國藥物學發展有突出貢獻,被後人尊稱為"藥王“●倡導積極養生—氣功★印刷術使醫籍普及:醫學及科學的著作大量出版●專設“校正醫書局: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搜集、整理、考証、校勘●設立尚藥局:《太平聖惠方》是首部編著的大型方書,共載16,834個處方,並對方劑、藥物、病証及病理都進行了論述。★醫學教育●設立“翰林醫官院”負責醫之政令和醫療事務。"太醫局"是專爲醫學教育設立的機構●醫學部增分為九科|1.內科2.風科(如中風病)3.兒科4.眼科5.耳鼻喉齒科6.皮膚及骨科7.產科8.針灸9.創傷及咒禁科●翰林醫官尚藥王惟一1.研制兩具與成年男子體形相等的“銅人”,2.奉御總結針灸名著,撰成《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病因病機學發展:公元1174年陳言提出了新的病因學理論。他的著作《三因極--病証方論》將複雜的病因歸為三類:內因、外因及不內外因★法醫學的重大發展:《洗冤集錄》是宋慈於公元1247年完成的著作,成為中國死傷獄斷案法典及依據,沿用600多年。並被翻譯成至少5種國外國語言。★兒科及婦科的發展:●兒科及婦科發展成獨立專科●錢乙著作--《小兒藥証直訣》★中外醫藥交流:宋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據記載由阿拉伯商人經海上,運往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各地的中國藥材有60多種金元時期(公元1115~1368年)明代(公元1368-1644年)---1★藥物學及方劑學的發展●李時珍之《本草綱目》-中國本草學一部具世界學術地位的專著1.總結16世紀以前我國的藥物學內容;2.藥物增至1500種,附藥圖1000幅,藥方10000個。3.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4.李時珍是首位提出腦負責精神感覺、又發現膽結石病、利用冰替高熱病人降溫及發明消毒技術的醫家清朝(公元1644-1911年)---1★最聞名的中藥堂是同仁堂,位於首都北京,專門為皇宮供應藥物。★大量醫學書籍的編著及整理●《古今圖書集成》(1723)--蔣廷錫等受命編纂,520卷●《醫宗金鑒》(1742),由吳謙編輯。全書共90卷分15門1749年起,清"太醫院"規定為醫學生教科書。中醫四大經典Part2台灣的中藥文化台灣河洛中藥文化距河南省鞏義市區約10公里的焦作黃河大橋側,黃河與洛河在這裏匯流,被人稱爲河洛匯流。中華文化的源頭―――河洛文化就是在這裏發源。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中藥材的産量以及質量具有明顯的地域性。道地藥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生長環境適宜,品種優良,栽培(養殖)、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産規模大,且質量優于其它産地的藥材。判定的重要依據是臨床療效。清人繪配藥圖清人繪切藥圖。藥材切制之前,大多還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用於加工中藥材的各類工具以祖傳醫術為招徠的街頭醫師“湯劑飲片鶴年堂”樂氏家族興辦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藥店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