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胶质细胞.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胶质细胞.ppt

小胶质细胞.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经系统(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胞体(soma):集中在皮层、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树突(dendrite):受体部位轴突(axon):兴奋传导轴丘(axonhillock):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始段(initialsegment):轴突起始的部分(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体(synapticknob):轴突末端分支膨大的部分,形成突触(synapse)轴索:形成神经纤维1、按突起数目分类:根据突起数目不同,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如脊神经节细胞;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neuron);③多级神经元(multipolarneuron)2、按在反射弧中位置分类:①传入神经元(afferentneuron)或感觉神经元(sensoryneuron)(假单极和双极神经元都属于该类);②传出神经元(efferentneuron)或运动神经元(motorneuron);③中间神经元(nterneuron)或联络神经元(associatedneuron)。后两类神经元都属于多级神经元3、按所含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neuron)、肾上腺素能神经元(adrenergicneuron)和其他各种递质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突触多形成于神经元的胞体膜和树突膜上,尤其是后者。树突分支上存在大量的多种形态的树突棘(dendriticspine),是接受来自其他神经纤维末梢而形成突触的主要靶点;胞体的细胞核与细胞质还有蛋白合成体系,维持神经元生长、发育、分化和存活轴突:多个局部电位经过整合,以电紧张的方式传到轴突始段膜,如果达到或超过阈值,即可爆发AP,沿轴突向末梢传导;AP只在始段产生,但理论上可沿轴突膜双向传导轴突末梢: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囊泡,囊泡内含有高浓度的神经递质。当AP传到轴突末梢时,即可引起递质大量释放,作用于与该末梢构成突触的突触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上的受体,从而完成突触传递概念: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为轴索(axis-cylinder或neuraxis),轴索外面有髓鞘或神经膜包裹,即成为神经纤维,其末端称为神经末梢(nerveterminal)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局部电流:由已兴奋区和邻旁未兴奋区之间的电位差所引起的,局部电流足以使邻旁未兴奋区的质膜发生去极化而爆发动作电位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10兴奋传导速度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轴浆运输是双向的:顺向轴浆运输(anterograde-):补给突触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合成所需的囊泡和酶类--带状疱疹病毒从胞体沿外周神经到皮肤产生痛觉等--放射性氨基酸定位神经元轴突的所在部位快速轴浆运输:含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等的运输。快速轴浆运输在猴、猫等动物坐骨神经内的移动速度约为410mm/天。通过驱动蛋白(kinesin)实现慢速轴浆运输:胞体合成的可溶性蛋白等的向前延伸,1-12mm/天,同样距离的可溶性蛋白运输可能要接近3年形成端逆向轴浆运输(retrograde-):由外周向中枢的转运机制(神经生长因子);由动力蛋白(dynein)完成—将突触囊泡的膜送回到胞体以供溶酶体降解—带状疱疹、狂犬病、破伤风毒素的发病机制和辣根过氧化酶在神经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等16营养性作用:神经被切断后明显表现(eg.脊髓灰质炎)支持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神经元具有生成营养性因子维持组织的功能神经元支配的组织也会产生支持神经元的营养因子:NGF(Nevergrowthfactor)BDNF(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神经营养因子:NT-3,NT-4/5特点:蛋白质通过受体被末梢摄取后,经逆向运输到胞体神经元处于被胶质细胞包围的环境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总体积比在1:1到1:2之间两者之间存在宽15~20nm的间隙,互相沟通(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203.突触传递过程基本同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4.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上产生的电位称为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potential)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人类含101011~501011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具有辅助功能,如保持神经元合适的微环境(星形胶质细胞,它们的足突与软脑膜,毛细血管接触),形成髓鞘(外周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以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等形态和功能上与神经元差异很大有突起,但是无轴突、树突之分细胞之间无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某些胶质细胞膜上还存在很多神经递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