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壳层结构.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0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原子的壳层结构.ppt

原子的壳层结构.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们这里更关注的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如光谱结构特点、电离能、原子的体积等。二、电子壳层结构在每一个主壳层中又有若干个次壳层,也就是说有若干种轨道的形状。用轨道角量子数l来描述,l=0,1,2,3,4,5,6…分别用小写的s,p,d,f,g,h,i…表示。次壳层的数量由主壳层决定,共有n个次壳层,l最大取(n-1)。每一种形状的轨道又有若干种轨道的取向。以上四个量子数知道后才能确定一个电子的状态。原子的壳层结构(2l+1)是指同一轨道角动量中有21个ml的取值,2是指同一ml又有2个自旋方向。在同一主壳层中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即为所有次壳层最大电子数l之和刚才我们在讨论时并没有考虑电子自旋与轨道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过即使考虑这一作用也不会影响到结论。只不过这时用的是n,l,j,mj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其本质是一样的,因为由两种自旋的取向,所以产生了两个j=l+1/2,l-1/2,而此时总角动量的取向又有种,即mj=j,j-1,…,-j,所以每个次壳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仍为2l+1,每一个主壳层能容纳的电子数仍为个。第1主壳层为2个,第2主壳层8个,第3主壳层能容纳18个电子,第四主壳层能容纳32个电子,周期表中第一周期两个元素,第二周期8个元素,这刚好和主壳层容纳的电子数相符,但从第三周期开始就不相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2、能量最小原理那么哪个位置最好呢?前先肯定靠前一点的更好,但并不是说前面的就比后面的好,第一排最边上的位置肯定没有第二排中间的位置好。从这个图表中可以得出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周期的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与周期表中的数据完全相同。内容提要:1、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目的要求:1、掌握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和原子基态确定;2、对原子结构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重点难点:1、原子基态确定教学内容:三、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第二周期:所以J=1/2,第二周期的第二种元素是铍,它有四个电子,请写出它的基态的电子组态和原子态?如果原子中的电子刚好填满一个次壳层,而无多余的电子时,原子态必定为。如表7.3中的10号元素、12号元素、18号、20号元素原子的基态都是.第三周期:第四周期:如表7.3所示,第四周期中元素从钪(Z=21)到镍(Z=28)是陆续填充3d电子的过程,这些元素是这个周期的过渡元素,到铜(Z=29),3d电子填满(本来轮到9个),留下一个4s电子,所以成为1价的元素.下一种元素是锌。4s补满两个.以后从镓到氪共六种元素、是陆续填补4p的过程.这些元素同第二、三周期中填补p电子的那些元素行相传的性质.氪是惰性气体,在这原子中4s和4p部已填满,形成原子态第五周期:第六周期:第七周期等电子体系光谱的比较研究Z*是有效电荷数,它已经把轨道贯穿和原子实极化等效果都包含在内,Z*的数值对中性原子在1和Z之间,Z是原于核的电荷数.对一次电离的离子,Z*在2和Z之间;对二次电离的离子,在3和Z之间余类推.注意等电子离子的Z是不同的.这样,Z*可以表达为Z-σ,则(1)式可改列为Z*是有效电荷数,它已经把轨道贯穿和原子实极化等效果都包含在内,Z*的数值对中性原子在1和Z之间,Z是原于核的电荷数.由上式可以看出,n和σ(反映角量子数)相同时,与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把等电子体各种离子价电子处在3d态时(n和σ确定)对应的光谱项可以测出,则它们与Z的关系为一条真线,斜率就为1/n。同样可以测出价电子处在其它态时的光谱项。得如图7.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