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生在愉悦情境中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他们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能力,是值得每位地理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地理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巧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一、联系生活,巧设乐学情境地理教学中要巧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的生活世界,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它们最容易给学生带来乐趣,容易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到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内,为什么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如果就按课本来讲,学生越听越糊涂。我是先问学生“同学们夏季白天去游泳,赤脚走在水泥地上觉得烫脚,为什么池水不烫?如果晚上去游泳,水泥地已经凉了,而进水后为什么还有暖和的感觉?”由这个例子说明了“水热得慢,冷得也慢;陆地热得快,冷得也快”的道理,进而引申了冬夏季海陆气温差异和气压差异,可在黑板上列出表格陆地海洋冬气温低,气压高气温高,气压低夏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并复习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的知识,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画风向,这样把地理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也乐于去学习了。二、挖掘教材,创设探究情境在教学中,教材是传递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教材中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地理老师不仅按“活动”要求来开展教学,更主要的还是发挥教材“活动”中以点带面的功能,努力挖掘教材“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日本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现象”时,教材并没有提到日本多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又如在讲授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的气温最低的知识时也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为什么我国东部许多风景名山(如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等。同学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踊跃发言。在活动中老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了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三、引入“诗歌谚语”,创设教学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比较难理解,我们老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创设妙处横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了一个月的现象;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描述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的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等。这些诗歌谚语使学生回味无穷,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如在学习长江的时候,我们老师不妨先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然后再顺着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来”,那么雪山在哪里?指什么山脉?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得到教益,在讲授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时,我们还可以出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行政区的位置。通过猜谜语学生就容易记住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四、利用漫画,创设思考情境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极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森林资源的破坏这个问题时,我首先展示课文中“小鸟的哀鸣”这幅漫画:画面上不见一棵树,只剩下一根根木头,最让人难忘的是小鸟的那声哀叹:“请把我带走吧”启迪学生,让他们说出寓意:破坏森林—森林物种灭绝—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牢牢抓牢了。在讲世界的人口问题时,我首先展示了课本的“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画面上一个母亲胸前抱着两个孩子,背上背着两个孩子,腹部又隆起一个“地球”,“地球”边缘又有几个孩子。通过这幅漫画,立刻就激发了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知识与兴趣结伴而行,才会产生难忘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促进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改变陈旧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与实践体验,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