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薛宝钗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三、爱情和婚姻悲剧: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黛重“情”,钗守“礼”,宝玉“重情不重礼”:“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前代作品,尤其是戏剧、小说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相比,宝黛爱情描写具有以下特点:(一)不是左钗右黛、金玉相辉的风流韵事,而是地老天荒、生死不渝的爱情——专一性;(二)不是郎才女貌、一见倾心的闪电结识,而是志同道合、思想共鸣的爱情——牢固性;(三)不是淫邀艳约、朝云暮雨的幽会,而是沥血滴髓、晶莹无瑕的爱情——纯洁性;(四)不是夫贵妻荣、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而是枉自嗟叹、空劳牵挂的爱情——悲剧性。四、人生悲剧: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第3回《西江月》词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庚辰本第21回脂评宝玉有“三大病”:“恶劝”;“重情不重礼”;“有情极之毒”。“重情不重礼”即以“情’’抗“礼”,追求叛逆;“恶劝”即厌恶别人对他进行仕途经济、读书明理之类说教;“情极之毒”,即当“情”无法战胜“礼”、理想终归幻灭时,宁可弃绝尘寰,“撒手悬崖”,不愿与世随波逐流。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聪明累王熙凤的形象容易让人联想起《飘》中的思嘉丽小姐。同样的个性、同样的才干、同样的自私、同样的不顾一切,只是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那位美国南方贵族小姐生逢其时,而这位中国南方贵族少妇却生逢末世,一个成为适应北方工业文明潮流的时代英雄,一个成为入主北方诗簪礼缨家族的末代总理。(李劼《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宝钗―适应型―冷美人(性格理性化的结果)-鲜艳妩媚(环肥)-没有实现爱情黛玉―特立型―泪美人(性格情感化的表现)-风流袅娜(燕瘦)-没有实现婚姻唐多令临江仙“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甲戌双行夹批)张潮《幽梦影》:“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目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清代西园主人:“林颦卿者,外家寄食,茕茕孑身,园居潇湘馆内,身处姐妹从中,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洵仙草为前身,群芳所低首者也。”蒋和森《林黛玉论》:这是一个永远不用别人的衣裳,来忘掉自己寒冷的人。这是一个永远不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的人。同时,这又是一个愈是处在屈承的境遇底下,就愈是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的人。这是一个最容易想起自己,而又是最不会为自己打算的人。这是一个只知道信从自己的感情,而不知道顺应世上人情的人。同时,这又是一个永远不安心于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别人的力量上的人。这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女,或者说,是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这使她一言一动、多愁善感之中,发散着一种“美人香草”的韵味,和清气逼人的风格。她永远只向生活中的灵智和感情顶礼膜拜;世俗的理智,永远不能移动这个少女的心。然而,才禀在她身上却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灾难,使她比一般人遭受到更为繁多、更为深细的社会折磨。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两个世界与两大形象群的对立:乌托邦的世界——大观园的世界-清-情-假-风月宝鉴正面-女儿-理想现实的世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浊-淫-真-风月宝鉴反面-男人-现实第一部分(6—34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第二部分(34—55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尊容的享受期。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吟诗、贾母等女眷们宴饮游乐、繁华背后也矛盾重重。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第五节《红楼梦》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