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液压传动》课程的教改初探彭琼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课程教改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目标分级制等方面,探讨了《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关键词: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液压传动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传动技术,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才得以迅猛发展。由于液压传动本身的优越性,目前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液压传动》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1新形势下《液压传动》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1.1学时压缩液压传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传动介质。这五部分内容除辅助元件因结构和工作原理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外,其它内容前后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需通盘考虑,缺一不可,否则最终便达不到能阅读、设计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这一教学目的。传统教学计划中总教学课时在100学时以上,其中包括10个课时左右的实验学时。随着初中生源中专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高中生源高职学制也将由三年改为二年,《液压传动》课程的总教学学时已缩减至40学时左右,甚至减到了34学时。如何处理好教学学时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这一矛盾,是这门课程教改面临的第一关。1.2新知识内容的增加近年来液压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螺纹插装阀、伺服比例阀、负荷传感阀等新型液压元件和静液压传动装置等新型液压传动系统,代表着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是选择成熟的传统元件和传统系统还是选择新型元件和新液压系统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是教改面临的第二关。1.3学生知识素质降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选择上高职的高中毕业生的学习素质并不高,而初中生源五年制高职取消了入学考试,则意味着学生素质不可能有多高。当然这并不否认高职中还有些高考失利的优等生,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要满足各层次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培养目标,便是《液压传动》课程教改的第三关。一方面教学课时明显不足,一方面要讲授的新知识点不断增加,而面对的又是一群知识水平高低不齐、甚至有些还有着很强的厌学情绪的学生,显然,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已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液压传动》课程教改势在必行。2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是集中精力,以较少的课时投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2.1掌握重点的少数首先找出该课程的重点教学环节,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剖,反复分析强调,让学生弄懂吃透,直至熟练掌握。例如,学习溢流阀的应用及调压回路、换向阀的换向原理和图形符号等内容时,采用课堂讲授、布置作业、在黑板上做练习、在实验中拆装验证等一系列措施,巩固加强学生的理解2程度,使学生做到能看懂回路原理,能画出元件的图形符号,能进行局部改进设计。2.2了解次要的多数非重点掌握内容多采用了解的教学方法,以突出对重点知识的针对性,并减少课堂时间的占用。教学内容中的公式推导一律从略,只给学生介绍结果,强调这些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省略了理论上大篇幅的论证过程,如液压传动基础知识部分的能量损失公式、小孔流量公式、液体对曲面的作用力公式等均可采用此种方法;液压缸的学习侧重于活塞式液压缸及其相关计算,其他类型的液压缸一带而过;调速回路仅对调速原理和速度切换回路重点讲解,而对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和容积节流调速等各种调速形式作简单介绍;回路学习也只有目的地学习卸荷回路、顺序回路,对卸压回路、同步回路、互不干扰回路等均留有较大的自学空间。教学内容经优化重组后,40学时左右的教学安排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人经几个学期的试讲后,收到的效果还是基本令人满意的。3合理分配理论性教学环节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液压传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既不能没有实验佐证,以增加感性认识和直观性,又不能片面强调实践性而离开必要的理论分析推导。例如在液压回路的学习中,通过实验能验证出回路的顺序动作或调速性能等,但实现这一动作的油液的流动情况,元件的内部结构等却不能由实验完全直接观察得到,因此,其必要的理论分析仍不能缺少。但在磨床液压系统分析时情况恰恰相反,在磨床前观察其运动几分钟,胜于在课堂上口干舌燥地讲解上两个小时。其次,实验课的安排也应更为灵活机动,能随时解决理论课上不易解决或能由实验验证的问题,而不是等课堂教学告一段落后,再安排实验课。另外,实验课老师最好能由理论课老师兼任,或至少理论课老师能亲自参与实验课,以便学生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