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二、行为治疗的基本技术(一)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最早的行为疗法之一,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系统脱敏法,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儿童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是逐渐地提高儿童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儿童对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特别适宜儿童焦虑、恐怖等症的治疗。系统脱敏包括以下4个步骤:①肌肉放松训练②衡量主观焦虑程度③建立焦虑反应等级④重新学习系统脱敏法实例——害怕兔子1.模仿疗法定义和类型模仿疗法也称示范法,是由班杜拉1967年创立的。它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自己的行为是相当有效的。模仿疗法的类型模仿疗法的类型2.模仿疗法的操作程序、原则和适用范围(1)选择好要模仿的行为(2)确定学习、模仿的楷模(3)吸引儿童的注意力(4)增加示范行为呈现时间(5)模仿行为产生后要给予强化(6)确切记录模仿情况适用范围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应原理为基础的,即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作用:增加适应性行为;提高期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过剩行为。强化有两种:正强化: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糖果、表扬、奖品;负强化: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厌恶刺激,如不许看电视、指责等。这两种强化方法都是为了增加儿童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区别: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当正强化物强度不够,无法吸引被矫正者去改正不良行为时,就需要利用厌恶刺激,用负强化的形式来建立良好的行为。案例:用手打头的不良习惯,正强化法不能消除,可采用与厌恶刺激相结合的负强化法来形成玩玩具以替代打自己的头的行为,收效良好1.正强化(1)正强化法的定义正强化法也称为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是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2)正强化物的分类原发性强化物。包括食物、饮料等实物,及其他实物等。继发性强化物。指通过学习得来的强化物,包括:活动性强化物,如玩球、看画册、过生日等;社会性强化物,如赞扬、拥抱、微笑、抚摸等;一般性强化物,如钱、代币等。(3)正强化的操作程序和原则①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②正确选择正强化物。③正确实施正强化④逐渐脱离强化程序正强化法一般可用来矫治儿童的神经厌食、偏食、遗尿、多动、缄默、孤独以及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代币强化法是正强化的另一种形式,利用代币作强化刺激,以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反应的行为治疗技术。代币是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它可以有许多形式,如小红旗、小铁牌、零钞等。其要点和正强化疗法相同。代币强化法可适用于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特别适合家长使用2.负强化法(1)负强化法的定义负强化法是指儿童出现某一行为,结果可以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则以后在同样情景下,该行为的出现率就会增多。主要用来矫正儿童的自伤行为、咬指甲、吮吸手指及爱哭等坏习惯。(2)负强化法的操作程序和原则①确立目标行为②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③选定警告刺激④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四)消退法2.消退法的操作程序(1)记录不良行为在消退之前的发生频率,即建立一个行为基线。(2)观察和确定要消退的行为。(3)对找到的强化因素进行消退。3.注意事项(1)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消退所有不良行为或指望一次就会产生重大改进。(2)除去的刺激应该是对行为者有强化作用和吸引力的。(3)消退是一个过程,坚持下去会有效果。(4)实施前,要使参与的所有人员都知道哪种行为要被消退,哪种行为要予以强化。(5)要逐渐退出消退程序。(6)对自我伤害或攻击性行为,不宜采用消退技术,因为消退往往耗时较长。适用范围1.惩罚法的定义惩罚法是指儿童在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又称厌恶刺激),或使之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也就是将儿童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儿童在以后类似情景中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2.惩罚法与强化法的区别正强化法:当儿童出现某种好行为时,给他以喜爱的强化物正惩罚法:当儿童出现某种坏行为时,给他厌恶刺激物负强化法:当儿童出现某种好行为时,即刻取消原来给予他的厌恶刺激。负惩罚法:当儿童出现某种坏行为时,立即取消原来享用的正强化物。(五)惩罚法2.惩罚法与强化法的区别3、惩罚法的类型4、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惩罚法缺点:疗效不能持久,儿童不良行为易再现;强烈的惩罚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或导致儿童对攻击性的模仿;对儿童造成伤害等只能部分地抑制而不是完全消除不良行为,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