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doc

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一、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智力成果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用智力成果装点我们的家园。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的法律知识,观察有关问题,增强识别非法侵害公民权益的行为的能力。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2、教学难点:我们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三、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1、结合教材图片以及案例。议一议:以上所列举的属于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查一查:我们有关法律对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是怎样规定的?小组讨论,师总结:智力成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的自由。(二)、小组讨论:根据上面所学的法律知识,观察了解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判断、分析以下现象:1、网络下载、临摹名家书画是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行为吗?2、网上随意公布他人的作品对吗?如果自己的作文被人在网上公开,应怎么办?(三)、我来当法官:假如我是法官,在以下案件中,我将如何判决?案1:1994年,13岁的中学生小风自创一首歌词,参加当年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被评为特别奖。然而,他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是复评中某小学教师李某和他的学生张某做了手脚。小风于1996年10月把一纸诉状交到人民法院,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案2:我国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一个大脑袋、圆鼻子、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形象,这一形象用于多种漫画集中。另外一位画家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擅自在其绘画中使用了具有“三毛”形象的作品并出版发行,引起了该著作权人的不满,遂起诉至法院。思考:当公民的智力成果受到侵犯时,怎么办?小组讨论,师总结: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力成果与人们的切身利益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自谈本课收获。五:迁移训练:案例:四川某校学生曾云云,在小学读书时,一次,不小心把铅笔芯弄断,耽误了测验时间,影响了成绩。于是,她就想制造一种不断芯,可装很多笔心的笔。后来,她经过多次研究实验,设计出了“自动铅笔多心器”,并将设计图纸、模型和专利申请书寄送到国家专利局。经过审查验证,“自动铅笔多心器”完全符合专利原则。曾云云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证书结合教材,讨论:初中学生的作品有没有著作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是如何规定的?六、课后作业:谈一谈:自己身边有没有侵犯未成年人智力成果的行为?七、收获平台: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