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P39例10精选》.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P39例10精选》.pdf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P39例10精选》.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决问题例10P39(2)》第九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学会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选择解决问题正确方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得出合理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彩带包装礼盒问题、做服装问题进行教学。由于根据生活实际确定包装的礼品盒和做服装的数量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符合日常生活实际的方法:“去尾法”。【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一两汽车行驶370km,用了5.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出示幻灯片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集体订正:370÷5.3≈69.81(km)答:平均每小时行驶69.81km。2.得出结论:求商的近似值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出示幻灯片3)二、情境导入1.导入:出示教材例10第(2)题: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出示幻灯片4)三、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25÷1.5=16.666…(个)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丝带不够。(出示幻灯片5)师引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出示幻灯片6)(用红丝带包装礼盒,求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取近似值用的是“去尾法”。)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四、巩固拓展1.学生校服每套平均用布2.4米,74米布可以做多少套?(出示幻灯片7)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74÷2.4≈30.83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衣服的套数应该取整数,集体订正:74÷2.4≈30(套)答:74米布可以做30套。(出示幻灯片8)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1.取近似值时,一个数在按需要取到指定位数后,不管其余部分的数是多少,一概舍去,这种方法叫作去尾法。(出示幻灯片9)2.日常生活中,应用“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如用布裁衣、用彩带扎礼盒等,如果有剩余,不管多少,都要“舍去”。(出示幻灯片10)3.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六、课后练习完成主题课堂作业相应内容(出示幻灯片11)【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进一法根据实际情况去尾法【教学反思】“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之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法”,是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其中,“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努力遵循学生的已有经验,寻找“生长点”。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复习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取值方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辨析,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取值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整堂课,我都是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答案中,完成思、辩、知识构建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板书对这两种取进似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同时又找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乘船问题、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