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ppt

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2.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1875年“马嘉理事件”1876年9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扩大了领事裁判权,扩展了外国在长江流域的通航权益,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倾销,更加便利了英国对云南和西藏的侵略。1890年,中英签订《藏印条约》1893年签订中英《藏印续约》3.俄、英侵略新疆二、左宗棠收服新疆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武力收复新疆。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领土。1879年10月崇厚与俄国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沙俄名义上交还了伊犁,实际上霸占了伊犁北、西、南三面领土。1881年2月,曾纪泽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并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三、中法战争1、法国侵略越南1882年越南与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越南正式接受法国的“保护”,成为法国的殖民地。2、中法战争的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3年12月到1884年5月,战争主要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进行。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同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第二阶段,从1884年8月到1885年4月,战争已从越南扩大中国本土。3、中法战争的结局1885年4月4日,金登干以清政府的名义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4月7日,清政府发布停战命令,定于4月15日双方正式停战。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简称《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李巴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中国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中国日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基隆和澎湖。第二节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3、中日双方围绕朝鲜问题而发生的冲突与争夺。1875年9月,日舰“云扬”号闯入朝鲜汉江江口和江华岛附近,强占永宗岛。1876年2月,武力胁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获得了在朝鲜开埠通商、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从此日本势力侵入朝鲜。4、日本疯狂地扩军备战,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5、美、英、德、法等国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6、战前清政府的消极反应。二、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突袭中国军舰和运兵船,正式挑起了侵华战争。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9月16日,黄海战役11月7日,日军进攻大连11月8日,日军进攻旅顺1895年1月,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部覆没三、《马关条约》及其危害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11款。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1)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4)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2、《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地位的初步确立。这个条约十分苛刻,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4)中国割地赔款,加速了日本向帝国主义转化。日本利用这笔巨额赔款,投资于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增强了它对外侵略扩张的军事实力。《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基本确立。四、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3、军队素质低下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4、腐败与落后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间争夺中国铁路的修筑权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开矿1、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图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如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黄遵宪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所谓“门户开放”,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和1900年7月两次向各国提出照会所阐述的行动准则的俗称,亦被称作“海约翰原则”。第三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觉醒二、改良思潮与维新运动1、康有为的的变法思想1891年《新学伪经考》此书宣判古文经是伪作,旨在从根本上动摇清朝正统学派的根基,为变法维新制造经学“依据”。1898年《孔子改制考》此书论证儒家经典都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人类公理》即后来《大同书》,鼓吹建立一个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