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件2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为进一步推动提升社会应急力量发展质量,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以下简称“测评工作”),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以下简称“救援协调局”)会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依据《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YJ/T1-2022),起草编制了《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测评办法》)。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编制《测评办法》的必要性(一)制定《测评办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提出,要“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进行规范引导”“组织实施分级分类测评”。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社会应急力量发挥覆盖面广、组织灵活、反应灵敏、贴近基层等诸多优势,在参与各类灾害救援救助行动和推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编制《测评办法》,是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促进救援能力水平提升的务实举措,能够指导应急管理部门遴选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队伍运行稳定、救援能力精湛、装备配备完善、行动管理有序的社会应急力量,助力提升社会应急力量整体救援效能。(二)编制《测评办法》是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自应急管理系统组建以来,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十分注重增强社会应急力量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力量的协同配合,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开展生命救援、物资转运、医疗救护等工作,使其逐步成为了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测评办法》是推进社会应急力量体制机制发展的创新举措,能够进一步增强社会应急力量的内部管理、实战救援和后勤保障能力,促进提升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救援现场协作能力,推动实现测评工作“以评促建”的目的,满足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需要。(三)编制《测评办法》是解决社会应急力量能力评判标准缺失问题的迫切要求。当前,应急管理部门对于社会应急力量专业救援能力水平缺乏相应的测评标准,尤其是在考核救援技能现场实操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测评办法》针对社会应急力量队伍管理能力、救援技术水平和装备配备情况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方法,能够作为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有序协调动员社会应急力量提供重要参考,为推动形成流程顺畅、操作性强、科学规范的测评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二、起草过程和主要考虑救援协调局十分重视《测评办法》编制工作。自2022年26月起,救援协调局委托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有关课题组开展了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研究,采取实地调研、线上访谈、专题座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联合国国际搜救队伍能力分级测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旅游饭店星级划分评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充分依据《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注重结合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实际发展现状,研究形成了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指标体系,起草了《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实施办法(初稿)》,先后征求了30余位应急救援领域专家及部分骨干社会应急力量意见,并对《测评办法》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2023年7月-8月,向部机关有关司局、各省厅、部属事业单位、部分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等80家单位(队伍)定向征求意见,其中对该办法无具体修改意见的有53家单位,有27家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共计105条,经与各救援领域专家讨论后,采纳意见97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对应修改,未采纳意见8条,采纳率达92.38%。未采纳意见以电话形式与意见反馈人达成一致。《测评办法》在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系统总结以往国内国际地震等灾害救援队伍能力分级测评经验教训,围绕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等过程中暴露出的能力不足与短板,专门设计救援技术考核项,依据测评等级明确区别要求,增强《测评办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平灾结合、3统筹兼顾,分别就社会应急力量平时日常管理和灾时救援行动设置公共、专业两个科目并提出具体要求,在强调专业救援技术能力的同时兼顾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组织架构、装备配备情况、培训演练时长,以及预案、财务、安全等管理制度,着重突出社会应急力量各方面建设水平综合协调发展。三是坚持规范引导、属地管理,在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测评工作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地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发展水平,由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自主审核参与测评社会应急力量的申报材料,以及现场测评、综合评定等工作,确保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