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doc

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四功能关系的应用一、知识回扣1.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求解可利用W=Fscosα但F必须为一般应用间接求解..功;也可以利用F―s图象来求;求变力的功2.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求解公式有:平均功率P==Fvcosα;瞬时功率P=WtF?vcosα,当α=0,即F与v方向时,P=F?v.无关.3.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弹簧弹力、静电力做功与(2)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且总为,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的乘积.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4.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重力的功等于即W弹=的变化,即WG=.(2)弹力的功等于.的变化,.(3)合力的功等于的变化,即WF合=(4)重力之外(除弹簧弹力)的其他力的功等于(5)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等于二、规律方法1.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问题的变化.W其它=ΔE.的变化.Q=F?s相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所研究的问题是处在哪个阶段上.以及匀加速过程的最大速度v1和全程的最大速度vm的区别和求解方法.(1)求v1:由F-F阻=ma,可求v1=2.动能定理的应用(1)动能定理的适用对象:涉及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或求解做功的问题..(2)求vm:由P=F阻vm可求vm=.1(2)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③明确物体在运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①用做功来判断,看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代数和是否②用能量转化来判断,看是否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及暗示.(2)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目中有特别说明..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题型1力学中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例1如图1所示,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通过轻质弹簧相连,A放在水平地面上,B、C两物体通过细绳绕过轻质定滑轮相连,C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用手固定C,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ab段的细线竖直、cd段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B的质量均为m,的质量为4m,C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C后它沿斜面下滑,刚离开地面时,获得最大速度.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C克服绳拉力做的功等于C减少的重力势能B.物体B速度最大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小C.从C释放到B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C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D.斜面倾角α=60°针对训练1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重归赛场,以打破亚运会记录的成绩夺得110m跨栏的冠军.他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发令枪响后,左脚迅速蹬离起跑器,向前加速的同时提升身体重心.如图2所示,假设刘翔的质量为m,起跑过程前进的距离为s,重心升高2()为h.获得的速度为v.克服阻力做功为W阻,则在此过程中1A.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mv22()12B.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加了mv+mgh212C.运动员的重力做功为mghD.运动员自身做功W人=mv+mgh2题型2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16分)如图3所示,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模拟解救高楼被困人员,为了安全,被困人员使用安全带上挂钩挂在滑竿上从高楼A点沿轻滑杆下滑逃生.滑杆由AO、OB两段直杆通过光滑转轴在O处连接,且通过O点的瞬间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滑杆A端用挂钩钩在高楼的固定物上,可自由转动,端固定在消防车云梯上端.B已知AO长为L1=5m,长为L2=10m.OB竖直墙与端点B的间距d=11m.挂钩与两段滑杆间的动摩擦因数均?μ=0.5.(g=10m/s)(1)若测得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求被困人员下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sin37°=0.6,cos37°=0.8)(2)为了安全,被困人员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不能超过v,若A点高度可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