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什么是“和谐”3、西方的“和谐”理念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4、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5、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愿景,既是目标又是过程。(二)对“和谐”的几点认识3、和谐,是这个世界的本质,符合世界的规律就是和谐,世界的和谐根源于世界的内在规律之中。4、和谐,是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存在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追求美好事物和为人做事的一种思维方法论与价值观。5、和谐,隐于有形之中,但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二、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基本认识(二)“和谐”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学校毕业的学生除具有共性之外,还要具有独特性。具体要求有以下四种模式:1、基础厚实+志存高远+善于选择+敢于超越(共性)(个性)2、厚基+明德+崇智+尚美+健体+创造+乐群(共性)(个性)(三)“和谐”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效率5、教学过程的和谐有效果有效益接受——发现自主——协作6、教育教学方式的和谐内化——外显局部——整体(四)“和谐”作为一种教育品位(二)课堂教学(和谐课堂)(三)教师队伍建设四、校园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