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姓名课题韩莹莹学校大连市一0六中学中学一级出生年月日参加工作时间1979年2月1日2002年8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职称知识目标:1.结合注释,感知文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的用法,意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2.反复朗读,达到熟练流畅程度.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自主,合作翻译,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能运用所学过文言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情感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情感目标学习态度."于"等文言词汇的用法,意义.教学重点1.积累"之"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练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及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质疑法.第一课时教教学内容学流程设计意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境导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看同学们能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它将会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出世界上最甜美的果实.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经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欣赏,谁知讲故事道,他的那颗种子还没有种下去呢."你为什么不把它种下导入新课联系自身思创设情景去呢?"朋友们都很诧异,"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考3'"可以早晚浇水嘛."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可以开沟排""自由发言水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大家说说种"子的结局会是怎样?(种子干瘪而死,再也不能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结出世界上嘴鸬墓盗?)种子,没有了大地的营养,没有了风雨的磨练,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有机会体现它的价值.我们也像一颗种子,先天再聪明,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我们也将暗淡无光,不能写就属于自己的辉煌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二,文海拾遗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介绍相关常记忆必要的补充文学2'谥号文,故也称为王文公.因是江西临川人,世称为临川先识文学常识常识生.唐宋八大家之一.流传下来的文集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听准字音范读正音三,反复朗读13'1,教师范读正音为wéī扳pān谒yè邑yì称chèn泯mǐn耶yē夫fú注意停顿读准字音2,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停顿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点拨停顿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3,小组配合朗读,每人几句,要求朗读流利,读准字音反复朗读培养文言和节奏语感4,齐读.要求声音洪亮.四,感知文章内容1,依据注释再次朗读,疏通文意,并圈划不理解词义.自主思考理解词义2,小组交流疑难词义.交流疑难10'3,全班交流重难点词义.补充文言纠正错误(注释有的一定要按照注释来理解)解答疑难词汇隶:属于焉:此与:给就:完成皆:全,都理解记忆疑奇:对……感到奇怪宾客:把……当作宾客以:用难词义利:以……为利闻:名声卒:终于为:成为归纳一词多夫:发语词,表示后文将要议论,不译固:本来忽啼求之:它,代指书具义借旁近与之:他,代指仲永举一反三之余闻之也久:这件事,指仲永五岁会作诗,其父"不使记录归纳文言学"词汇意义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卒之为众人:语气词,不译环谒于邑人:到,于于舅家见之:在方法指导贤于才人远矣:比思考理解初步理解受于人者不至也:被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内容5'引导思考5,分析各段之间的关系明确:1,2段简要记叙方仲永才能的变化3段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看法.6,分析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五,作业2'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写在作业本上;记录作业2,预习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流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1,提问文言词义.2,文章内容.方式:学生互相提问,如有问无答,需再次提问.二,创境导入有一句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确,我国古代有很多"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例子,比如那聪明机智的陈元方,曹冲,司马光等等,如果他们后来放弃了学习会怎么样呢?(一事无成)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支九十九的血汗凝成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像方仲永.三,研读赏析1,回顾仲永才能发展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写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