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努力****幻翠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将相和》语文教案.docx

《将相和》语文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将相和》语文教案《将相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相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将相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人物形象。2、学习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三个故事间联系,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二、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1、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三、学习第三个小故事。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①出示投影片,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2)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①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②出示投影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四、思维扩展,深化认识1、讨论: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文中蔺相如和廉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五、小结1、鼓励编排课本剧。2、复述三个小故事。六、课外延伸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将相和》语文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教学重点: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整体感知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板书:蔺相如廉颇)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二、切入,直击冲突处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三、品读,感受蔺相如(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3、比读一、三句:出示句子: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⑴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