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将相和》教案优秀《将相和》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将相和》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将相和》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教学过程: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2)提问: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三、回归全文,总结提高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四、学生演练,加深理解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故事。2表演时,着重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板书设计:将——————————相廉颇和蔺相如(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将相和》教案优秀2【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和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课时布置】3课时(展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三、初读课文,同学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一起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⑴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⑵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⑴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⑵讨论交流。4、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四、熟读课文《将相和》教案优秀3《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语文《将相和》优秀教案,供参考阅读!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