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生物组顾丽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授之予鱼,更要授之予渔。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往往不是被忽视就是被质疑,我们似乎更倾向于把重点难点直接呈现给学生,或许这样的方式是一条捷径,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被忽略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这个问题上我浅谈以下几点。引导学生阅读阅读可以是在预习,课堂上,或者课后,无论是什么时候的阅读,教师都必须给于正确的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我设计了以下预习提纲: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哪些?2、什么是染色体组?3、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哪几条染色体?人(男性)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哪几条染色体?4、什么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5、小麦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一共7种形态,小麦是几倍体?6、获得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方法分别是什么?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我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课堂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是: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我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之后所提出的,力求学生能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例如在必修二的复习中,我要求学生以“育种”为线索整理相关内容:1、我们所学的育种方法有哪些?2、这些育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3、对原理进行列表比较。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二、及时评价,提高积极性在自学过程中,无论是简单的或是有难度的问题,对与学生的作答都要给于一定的肯定,有些特别优秀的要在课堂上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展开各种方式评比,让学生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1、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2、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3、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只要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也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