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摘要】学习最好的策略就是自学,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节奏的安排教学与学生自学之间的比例,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关键词】预习;兴趣;习惯;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自学的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变成了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不足。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形成预习技能、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是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石”。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直接联系到自学的效果。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预习动机不强、预习策略简单、预习效果不佳等,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预习热情。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正面引导,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预习对学习个体来说就是一种革新,而革新是人的本质特点,是自我进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因而,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给予满腔热情的评价,用一些简短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讲得真好!”“你提出的不足很有价值!”“你的见解很独特!”或“真了不起,通过自学你已经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等加以激励。教师对学生预习预案的完成,应该经常写上激励性的评语,课堂上的讨论题应有意识地标明提出不足的学生名字喜报范文。使学生时时感受到预习带来的成功体验,推动学生产生浓厚的预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情感“基石”。一、在预习中形成技能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核心”在预习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时对要学习的内容,事先列出提纲或作口头指导,引导学生看懂课本内容的表达方式,给他们指明阅读的方向和要求。如概念部分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构成概念的要素,感受概念的一般结构。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在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就画、圈了以下内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预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出真知。《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不足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边看边做,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达到自主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长方体和在正方体的认识》中对“面”、“棱”、“顶点”的预习时标准论文格式范文,教师要求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的物体,像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让学生动手去摸一摸这些长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又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对体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中有较为明确的推导过程,教师要求学生亲自(或与家长合作)用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想一想(课中直接在小组学习中交流预习心得),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体积公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提高了动手操作、自主探讨的能力。二、在预习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策略,知道怎样想不足,怎样独立地去探讨不足。而不足的提出最好产生于学生的预习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不足,更易激发他们主动寻求解决不足的策略,利于他们通过转化、浅析、综合、假设等思维策略将新不足转化成已知的数学不足。教者应在预习中进行经常性的、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体验教材编写意图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策略后,引导学生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策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在预习中养成良好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归宿”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预习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能仅仅靠学生的兴趣支撑,还必须靠教师长期的、有计划的、严格的、科学化的训练才能保证;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教育评价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