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卷第2期2005年4月现代农药ModernAgrochemicalsVol.4No.2Apr.2005研究与开发唑虫酰胺的合成范文政,顾保权,朱伟清,张一宾(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200032)摘要:唑虫酰胺(tolfenpyrad)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介绍了由中间体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酸和4-(4-甲基苯氧基)苄胺得到唑虫酰胺的合成方法。关键词:唑虫酰胺;杀虫杀螨剂;合成中图分类号:TQ4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284(2005)02-0009-03目前,世界农药市场正在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一大批新型农药纷纷涌现。其中杂环类杀虫剂发展很快,它具有超高效、杀虫谱广、作用机制独特、对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正在逐步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成为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如吡虫啉、啶虫脒、氟虫腈、溴虫腈等。唑虫酰胺是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而昆虫正是利用该作用,经氧化代谢使二磷酸腺苷(ADP)转变成相应的三磷酸腺苷(ATP),从而提供和贮存能量。该药剂还具杀卵、抑食、抑制产卵及杀菌作用。唑虫酰胺的杀虫谱很广,对各种鳞翅目(菜蛾、橄榄夜蛾、斜纹夜蛾、瓜绢螟等)、半翅目(桃蚜、棉蚜、温室粉虱、康氏粉蚧等)、甲虫目(黄条桃甲、黄守瓜等)、膜翅目(菜叶蜂)、双翅目(茄斑潜蝇、豆斑潜蝇等)、蓟马目(稻黄蓟马、花蓟马等)及螨类(茶半附线螨、桔锈螨等)均有效,对半翅目中的蚜虫、蓟马目内的蓟马类具有种间差异小的特长。唑虫酰胺的通用名为tolfenpyrad,商品名为MATI-HATI,代号OMI-88,化学名称为:N-[4-(4甲基苯氧基)苄基]-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酰胺,结构式如下:C2H5NNCH3Cl1.18g/cm3,蒸汽压(25℃):<5×10-7Pa。溶解度(25℃):水0.037mg/L,正己烷7.41g/L,甲苯366g/L,甲醇59.6g/L。分配系数(正辛醇/水)(25℃):logPow5.61。该药剂目前登记制剂为15%乳油。制剂的急性毒性为:大鼠经口LD50102(雄),83(雌)mg/kg;小鼠经口LD50104(雄),108(雌)mg/kg。急性经皮毒性相对较低,对大鼠、小鼠LD50均>2000mg/kg。对兔眼睛和皮肤有中等程度刺激作用。1合成路线的选择由唑虫酰胺的化学结构式可以看出,该化合物是由中间体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酸(A)和4-(4-甲基苯氧基)苄胺(B)合成制得。1.1中间体A的合成以丁酮、草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缩合及与水合肼环合,得到3-乙基-5-吡唑甲酸乙酯,再经甲基化、氯代、水解、酸化得到1-甲基-3-乙基-4-氯-5-吡唑甲酸。CH2CH3COCH3+(COOC2H5)2CH3CH2COCH2COCOOC2H5C2H5NNHCOOC2H5ClNCH31.NaOH2.酸化C2H5ONaNH2NH2H2OC2H5Me2SO4NSO2Cl2C2H5CONHCH2OCH3NCOOCH25CH3ClC2H5NNCH3(A)COOHNCOOC2H5其纯品为类白色固体粉末,密度(25℃):收稿日期:2005-01-25作者简介:范文政(1976―),男,助理工程师,从事农药合成工作。10现代农药第4卷第2期1.2中间体B的合成中间体B的合成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路线a:以对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得到看,收率都不高。相比较而言,路线b和c的反应要求较高,试验处理较为繁琐,收率也不是最好,其中所用催化剂不稳定,无形中提高了反应成本。路线d中的关键一步――与对甲酚成醚是一个难点,在尝试了多种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之后仍然找不到突破口,致使整条路线受到影响,收率非常低。只有路线a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只要在反应过程中注意含氰废水的处理,此路线可以认为是较H3COK对氯苯甲腈,与对甲酚成醚,再催化氢化,得到产品,总收率50%左右。H2NCl1.NaNO2/HCl2.KCN/CuCNCNCl[H]为实用的合成方法。1.3H2NH2CO(B)CH3唑虫酰胺的合成将中间体A与三光气反应,生成1-甲基-3-乙CNOCH3路线b:以对氯苯甲醛为原料,与对甲酚成醚,再氨化还原,得到产品,总收率41%。H3COK基-4-氯-5-吡唑甲酰氯,再和中间体B反应,从而得到目标产物。C2H5NCl(COCl2)3C2H5NClNCOClCH3OHCClNH3OHCO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