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努力****亚捷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全集U=Z,集合A={x|x2=x},B={﹣1,0,1,2},则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等于()A.{﹣1,2}B.{﹣1,0}C.{0,1}D.{1,2}2.复数()2=()A.﹣3﹣4iB.﹣3+4iC.3﹣4iD.3+4i3.命题“任意x∈R,2x2+x﹣1≤0”的否定为()A.任意x∈R,2x2+x﹣1≥0B.存在x0∈R,2x02+x0﹣1>0C.任意x∈R,2x2+x﹣1≠0D.存在x0∈R,2x02+x0﹣1≤0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为()A.4B.5C.6D.75.已知A,B,C是圆O上的三点,若=(),则与的夹角为()A.30°B.60°C.120°D.90°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则该零件的表面积为()A.37πB.46πC.50πD.54π7.圆C:x2+y2+2x+2y+1=0被直线l:x+y+1=0截得的劣弧长为()A.B.C.D.8.若P(A∪B)=P(A)+P(B)=1,则事件A与B的关系是()A.互斥不对立B.对立不互斥C.互斥且对立D.以上都不对9.已知平面区域Ω:,则Ω的面积为()A.11B.13C.15D.1710.已知函数f(x)=(x﹣a)(x﹣b),其中a<b则下列关于f(x)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函数f(x)在区间(m,n)内只有一个零点,则必有f(m)f(n)<0B.若函数f(x)在区间(m,n)内有两个零点,则必有f(m)f(n)<0C.若函数y=f(x)﹣t(t>0)在R上有两个零点α,β(α<β),则必有α<a<b<βD.若函数y=f(x)﹣t在R上有两个零点α,β(α<β),则存在实数t,使得α+β>a+b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已知直线4x﹣y+4=0与抛物线y=ax2相切,则a=.12.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m•an=a23,则+的最小值是.13.已知函数f(x)=,则f(log29)=.14.若△ABC的三边a,b,c及面积S满足S=a2﹣(b﹣c)2,则sinA=.15.对于函数f(x)=,给出下列结论:①f(x)为奇函数;②x=是f(x)的一条对称轴;③2π是f(x)的一个周期;④f(x)在[﹣,]上为增函数;⑤f(x)的值域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三、解答题16.已知△ABC的面积为2,且满足0<≤4,设和的夹角为θ(1)求tanθ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θ)=2sin2(+θ)﹣cos2θ的最值.17.某校拟调研学生的身高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从高二男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身高数据,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组号分组频数频率第1组[160,165)100.100第2组[165,170)①0.150第3组[170,175)30②第4组[175,180)250.250第5组[180,185)200.200合计1001.00(Ⅰ)求频率分布表汇总①、②位置相应的数据,并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Ⅱ)为了对比研究学生运动量与身高的关系,学校计划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第2、5组中随机抽取7名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求第2、5组每组抽取的学生数;(Ⅲ)在(Ⅱ)的前提下,学校决定从这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接受调研访谈,求至少有1名学生来自第5组的概率.18.如图,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EA⊥平面ABCD.FC∥EA,G,H分别是AB,EF的中点,EA=AB=2CF=2(Ⅰ)证明:GH∥平面BCF;(Ⅱ)求多面体ABCDEF的体积.19.设数列{an}前n项的和Sn=n2(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bn=a3+(﹣1)nan,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Tn.20.已知函数f(x)=lnx﹣ax+1,其中a∈R.(Ⅰ)谈论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Ⅱ)当a>0时,若存在x1,x2,使得f(x1)•f(x2)<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已知椭圆C的焦点是F1(0,﹣),F2(0,),点P在椭圆C上且满足|PF1|+|PF2|=4(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Ⅱ)若A为椭圆C的下顶点,过点A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C于点P,Q(P,Q与A不重合),试证明直线PQ经过定点.2015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数学二模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全集U=Z,集合A={x|x2=x},B={﹣1,0,1,2},则如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