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讲授提纲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章征科.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讲授提纲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章征科.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讲授提纲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章征科.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纲要的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上编主要是通过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演变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改良与革命的交替情况的介绍,揭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条件和经验教训。(为“三个选择”提供历史背景和基本条件)上编综述主要是介绍八十年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要矛盾变化、中国为何会发生革命的内在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逐渐衰退;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进而正确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和性质。重点难点:近代中国社会衰败的根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相互关系。一、近代中国落后问题(一)正确认识落后问题纵向比,中国并不落后;18世纪前横向比中国确实不落后;18世纪后中国变得落后。中西文明时代差的影响: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边缘化反映中西方的不同走向——西方:思想、政治、经济和科技;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决定近代中国学习目标——西方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心理——民族自尊与崇洋媚外交织(二)鸦片战争前落后原因1.专制政治的衰败2.政策体系制约(经济上重农抑末、教育上八股取士、外交上闭关自守)3.科技文化作用微弱(李约瑟之谜)4.民族发展的差异(满族与汉民族发展的差异、汉民族发展在宋以后缓慢了)5.人的因素(二)鸦片战争后的落后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大地主资产阶级的腐朽统治。1.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两半社会”——鸦片战争何以成为起点2.趋向:衰败化、边缘化、现代化、革命化(:向上与向下)3.近代中国社会特点、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三、中国近代发展的分期、线索及史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及其影响二、落后与反侵略战争的结局(一)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经济科技实力(冷兵器与火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抗)2.制度腐败(根本原因。补充专制政治严重后果的相关内容,国家实力内耗问题、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民众的素质问题)(二)近代后期反侵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结合抗战进行分析)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未变,中国依然落后,但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结论:落后加腐败必定失败。三、中国近代何以未成为殖民地中国未成为殖民地是列强“保全中国”吗?1.中国人民的抗争(直接因素)2.中国文化传统(内在因素)经世致用、民族凝聚力、爱好和平、忧患意识、乐观精神——民族觉醒3.新的社会阶级结构(胜利因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阶级的抗争及影响1.太平天国2.义和团运动3.新政民变4.批判暴民—邪教论对造成“中华民族史无前例大灾难”的,究竟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还是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起义?5辩证评价:功臣—动力、严重局限性(首先要承认农民阶级存在历史局限性,其次是不能无限放大,也不能刻意回避。社会发展方向、思想观念与作风问题——小农意识)农民战争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但对以后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消耗封建反动势力、民气民心、民族意识)二、地主阶级的分化与自救分化是指地主阶级内部产生改革派与保守派,也有一部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1.洋务运动2.清末新政3.自救失败原因统治集团的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制度腐败、眼光短浅、人才匮乏、权威滥用、措施失当、环境恶劣、卖国行为。顽固派或保守派是否爱国?结论:封建势力无法解救民族危机,已成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三、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政治参与的尝试1.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萌芽问题、原因)2.戊戌维新3.维新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妥协性、惧怕人民群众(思想与策略上的原因)结论:改良影响深远,但无法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自主发展资本主义之路,革命思潮激荡成为时代发展趋势。教学目的: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出路的探索的作用,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领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为何在近代中国走不通。重点难点: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设计、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原因。难点是如何理解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动荡。一、中国革命的发生——以孙中山从改良走向革命为例1.体制内参与到反现存体制导因是上书失败内在原因: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