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总论携带: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在生理、营养上互不依存,只是旅伴关系。片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受益,相互依赖,互为生存。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益,另一方受害并为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即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受害的一方,指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称为宿主。二、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软体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做蠕形运动。2.医学原虫是指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三、宿主的类别直接型: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间接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后,再侵入终宿主,完成其生活史。具有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寄生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世代交替感染人体1.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对人体具有感染性的阶段。感染期虫体侵入人体的途径称为感染方式。2.体内移行多数寄生虫侵入人体后经历的体内迁移发育,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定位寄生的过程。3.定位寄生寄生虫侵入人体后,选择适合于生长、繁殖的特定部位寄生。4.排离人体寄生虫离开人体排到外界。5.外界发育寄生虫需要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或中间宿主、传播媒介体内发育到感染阶段。一种是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另一种是宿主清除部分寄生虫,成为带虫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并大量繁殖,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寄生虫病。掠夺营养:寄生虫引起宿主营养不良等。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寄生部位或在移行过程中均可损伤组织。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虫体崩解产物对宿主的毒性作用、组织损伤或免疫病理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寄生虫的不同属、种、株,同一种、株的不同发育期,既有共同抗原又有特异性抗原。如不同种、株或同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不能杀伤其它种或同种寄生虫的其他阶段。组织学隔离抗原改变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IgE抗体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阳性慢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数量较少时,较长时期内表现较轻的临床症状。是寄生虫病的重要特点之一。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寄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消化道的寄生虫较普遍。如蛔虫与鞭虫同时感染率较高。而蓝氏贾第鞭毛虫与微小膜壳绦虫同时感染时会生存得更好。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日本血吸虫虫卵在肝脏和肠壁沉积,但也可在脑、肺等处发现。异位寄生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复杂性。指人或某些脊椎动物可作为某些蠕虫的非正常宿主(转续宿主),当其侵入体内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肤、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包括原虫、蠕虫,也包括进入宿主皮肤或体内的节肢动物。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温度、雨量、光照等,其影响寄生虫在外界发育。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生物的存在,决定了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社会因素包括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人生活习惯等。传染源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其中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口传播、经皮肤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经胎盘传播、经输血传播等。易感人群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病原检查检查出寄生虫病原体是确诊的依据,可采集粪便、血液、痰液、阴道分泌物、尿液、组织活检等作标本。免疫检查有些寄生虫在感染的早期、轻度感染等或寄生部位特殊而使病原检查非常困难,免疫诊断具有突出的优点。DNA诊断可对多数寄生虫疾病作出明确的分子生物学诊断,并能对病原进行分类、分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