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304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英文名称:总学时:64学分: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文学概论适用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是对中国文学的起源及形成阶段的研究。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学生从前提与源头研究问题的逻辑思维习惯与能力,为后续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学习提供来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的资料。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可以用掌握的文学理论知识对中国先秦两汉文学作品进行追根刨底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文学源头和形成阶段的学习与探索,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语言、表现手法各方面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方向,为后阶段的文学史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一、中国文学史观的变迁二、文学的本质特征三、中国文学的起源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观的变化,熟悉中国文学的起源过程,掌握中国文学的特征和有关概念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况概述从远古谣谚、远古神话到战国末年文学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先秦文学的发展线索及原因第二章诗经一、诗经概貌二、作品讲析三、诗经的艺术特色四、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影响要求学生了解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熟悉诗经的基本概貌和文学价值,掌握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学意义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一、历史散文的起源与发展二、《左传》三、《国语》四、《战国策》要求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起源与发展情况,熟悉先秦历史散文的叙事模式的变化,掌握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叙事技巧。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掌握先秦诸子散文艺术风格的演变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及发展二、老子、孔子、墨子三、孟子、庄子四、荀子、韩非子要求学生了解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及发展情况,熟悉先秦诸子散文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掌握孟子、庄子散文艺术的特点。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名称及形成二、屈原的生平三、《九歌》四、《离骚》五、屈原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影响六、宋玉要求学生了解楚辞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熟悉屈原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影响,掌握《离骚》、《九歌》的艺术特点。第二编两汉文学第一章两汉文学概况概述从西汉初期到东汉末期(不含建安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要求学生了解两汉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两汉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两汉诗歌的发展情况及变化原因第二章西汉散文与汉赋一、西汉前期政论散文二、西汉中后期散文三、西汉辞赋要求学生了解西汉散文和辞赋的特点,熟悉贾谊散文艺术特点和汉赋的文学价值,掌握西汉散文和辞赋的发展脉络。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的生平二、《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三、《史记》的内容和思想四、《史记》的艺术成就五、《史记》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熟悉《史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掌握《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第四章东汉散文与辞赋一、东汉散文二、东汉辞赋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了解东汉散文辞赋发展变化的情况,熟悉东汉抒情小赋和抒情散文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汉乐府民歌一、汉乐府民歌的来源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要求学生了解汉乐府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熟悉汉乐府民歌在五言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掌握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第六章“古诗十九首”一、五言诗的优点及发展概貌二、“古诗十九首”概述三、作品选讲四、“古诗十九首”的思想价值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六、“古诗十九首”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五言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熟悉“古诗十九首”形成过程及其思想内容,掌握“古诗十九首”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概述从东汉建安时期到南朝陈末年的文学发展情况。要求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地位,熟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嬗变情况。第二章建安文学一、曹操与蔡琰二、曹丕与建安七子三、曹植的诗文要求学生了解曹操、蔡琰、曹丕的诗歌艺术特点,熟悉曹植诗歌与辞赋的艺术特点,掌握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两晋文学一、正始文学二、太康文学要求学生了解两晋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熟悉阮籍、陆机、左思、刘琨诗歌的艺术特点,掌握两晋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第四章陶渊明一、陶渊明的生平二、陶渊明诗文的思想价值三、陶渊明诗文的艺术风格要求学生了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熟悉陶渊明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第五章南北朝诗文一、南北朝诗歌二、南北朝骈文三、南北朝散文要求学生了解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诗歌的特点,了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