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翻译理论的建设(一)翻译理论的建设(一)翻译理论的建设陈福康的评论(二)整体论(二)整体论陈福康评述它和不同的符号联立起来,又可能消灭了自己,发展出另外符号的意义;也可能消灭了别的符号,强调它自己的意义;更可能自己带别的符号的意义一起消灭,而成为另一个新的意义。这是一段非常精辟而深刻的论述。正如焦氏指出的:“不能唯物辩证地去理解语言文字,就不能从基本上去解决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接着,焦氏又进而提出了“意念的联立”。他认为,字词的价值是为字群(句子)服务的;同样,句群的联立关系,是为整体的思想与情感服务的。因此,仅从个别句子的形象联系,和形象的逻辑上去理解,去翻泽,是远远不够的。每一句的正确传达,只能给人一种印象,一种感觉,一种分散的、肤浅的、局部的感性知识。如果不把原文的思想与情感的“整体”作为中心.去总括地思索,去求得深入一步的概念与理解,进而化在自己的思想里,然后再去处理每一句的字群联立关系与个别字的价值,就会将原文译得支离破散。也就是说,句子的译法必须根据意念的联系关系,作若干的矫正。纵然孤立地译并不错,而联起来可能使其有所变更,有所分合,有所增减。第三,他提出“见识的过程”的问题。他认为,翻译是能做到把译作的思想情感化为译者自己的。然后用译者的‘说法”,译者自己的态度、表现方法、文字形象的组织法和自己的笔调,重新写出来。焦氏不赞成意译。而直译则是让意念联立关系之表现,服从于原文作者的思维过程,产生这个思想过程的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立场、态度、精神、重点和风格等等。作者的思想的出发点、情感的分寸,原来是用怎样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必须在译文里尽量予以保存。可见,焦氏此文不仅论述了直译,也论述了意译,而且他认为直译是意译的更高阶段。虽然他有时用了一些术语(如“联立”,意为联系、组合、成立),但基本思想是清晰的,也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翻译是二度创造艺术”,即再创造的艺术。通过他的论述,人们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三)创作论(三)创作论(四)“艺术创造性翻译论”(四)“艺术创造性翻译论”(四)“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陈福康评论为了达到艺术创造性的翻译的目的,他指出除了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文这一起码条件,和具备一般的文学修养外,还必须具有广博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于被翻译的作者及其作品之全面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因为文学作品是描写生活的,译者和作者一样,也需要有生活的体验。(五)“重神似不重形似”陈福康评论(六)化境说陈福康评论同时,他指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讹’又是不能避免的毛病”;同时,他又提出一个新鲜的看法:“于是‘媒’或‘诱’产生了新的意义。翻译本来是要省人家的事,免得他们去学外文、读原作,却一变而为导诱一些人去学外文、读原作。它挑动了有些人的好奇心,惹得他们对原作无限向往,仿佛让它们尝到一点儿味道,引起了胃口,可是没有解馋过晓。他们总觉得读翻译象隔雾赏花,不比读原作那么情景真切。”(七)“吸引读者”(七)“吸引读者”(八)美化之艺术(八)美化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