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胶质瘤诊疗共识-INDEX-DOC-PPT.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恶性胶质瘤诊疗共识-INDEX-DOC-PPT.doc

中国恶性胶质瘤诊疗共识-INDEX-DOC-PPT.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前言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以WHOIII,IV级多见。一般III级者生存2-3年,IV级(如胶质母细胞瘤)1年左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编写组专家组长:周良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王任直(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组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列)鲍圣德(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陈忠平(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傅震(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江涛(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雷霆(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卢亦成(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毛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苗延俊(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教授)漆松涛(南方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邱晓光(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放射学教授)盛晓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放射学教授)汪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病理学教授)王运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游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于金明(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教授)张建民(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张懋植(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章翔(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赵世光(哈尔滨大学附属第一医学院神经外科教授)周定标(北京301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一、概述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主要有四种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胶质瘤[1]。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2],包括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大脑胶质瘤病等。胶质瘤的发生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症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6,7]。近年来,对TP53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是恶性胶质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取得影像学诊断,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分子水平研究。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而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皮层电刺激、术中唤醒麻醉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该目的的实现。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分割外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胶质瘤的标准疗法。恶性胶质瘤具有原位复发的特点,且90%发生在在距原发灶2cm的范围内,优化局部放疗方案是治疗的焦点。近来,多种剂量分割方法、多种放疗方式(立体定向外科,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间质内近距离放疗等)以及新放疗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放疗效果。恶性胶质瘤的化疗一直采用多种化疗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方案。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院(NCIC)的大规模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放疗后继以6周期TMZ辅助化疗可延长生存期,2年生存率由10.4%提高到26.5%[8]。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成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Ⅰ级证据,强烈推荐)。目前,欧洲和美国已批准TMZ和卡莫司汀生物降解聚合物(BCNUGliadelWafer)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如何预知恶性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化疗抗性是化疗的治疗焦点。内源性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水平及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可分别作为GBM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化疗反应性及预后的预测因素[9,10]。目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疗法逐步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但疗效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检验。近30年来,神经影像学及胶质瘤的治疗均取得一定进展,但恶性胶质瘤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成人恶性胶质瘤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30%和13%,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及GBM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约为2-3年和1年[1]。GBM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复发率及化疗抗性。目前明确的预后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患者年龄和一般身体状况[11]。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合作,采取个体化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