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减速器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级减速器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二级减速器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TOC\o"1-1"\h\z\uHYPERLINK\l"_Toc353897266"一、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PAGEREF_Toc353897266\h1HYPERLINK\l"_Toc353897271"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PAGEREF_Toc353897271\h2HYPERLINK\l"_Toc353897273"三、高速级大小齿轮的设计PAGEREF_Toc353897273\h6HYPERLINK\l"_Toc353897274"四、低速级大小齿轮的设计PAGEREF_Toc353897274\h10HYPERLINK\l"_Toc353897275"五、中间轴的设计及校核PAGEREF_Toc353897275\h14HYPERLINK\l"_Toc353897276"六、高速轴的设计及校核PAGEREF_Toc353897276\h21HYPERLINK\l"_Toc353897277"七、低速轴的设计及校核PAGEREF_Toc353897277\h29HYPERLINK\l"_Toc353897278"八、箱体的尺寸设计PAGEREF_Toc353897278\h36HYPERLINK\l"_Toc353897279"九、润滑油的选择PAGEREF_Toc353897279\h38HYPERLINK\l"_Toc353897280"结论PAGEREF_Toc353897280\h39HYPERLINK\l"_Toc353897281"参考文献PAGEREF_Toc353897281\h40一、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设计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用设备。该传动设备的动力由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后传至输送带。每日两班制工作,工作年限为年。已知条件:输送带直径,输送带速度每秒米,输送带轴所需转矩。1.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1.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1.3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其传动方案如下:1)外传动为V带传动。2)减速器为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3)方案简图如下:1、电动机2、V带3、减速器4、联轴器5、输送带带轮6、输送带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2.1、选择电动机类型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2.2、选择电动机功率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功率为:由于,所以由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的总效率为:式中:、、、、、分别为带传动、齿轮传动的轴承、齿轮传动、联轴器、卷筒轴的轴承及卷筒的效率,取,,,,,。则所以2.3、确定电动机转速卷筒轴的工作转速,按推荐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取V带的传动比,单级齿轮传动比,则合理总传动比范围为,故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为: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再根据计算出的容量由附录8附表[2]查出有三种适用的电动机型号,其技术参数及传动比的比较情况下表: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电动机型号方案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电动机转速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同步转速满载转速总传动比带传动比齿轮传动比一475072017.9433.14二4100096023.92.84.5三41500144035.883.55.385四43000289072.0289.003由表可知选取方案三中的电动机型号。2.4、分配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为:因总传动比,初取则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按展开式布置,取可算出,则:2.5、计算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的功率轴的输入功率:轴的输入功率:轴的输入功率:轴的输入功率:(2)、各轴的转速轴的转速:轴的转速:轴的转速:轴的转速:(3)、各轴的转矩电动机的输出转矩:轴的输入转矩:轴的输入转矩:轴的输入转矩:轴的输入转矩:各轴主要参数如表所示:表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各轴的主要参数轴参数输入功率转速输入转矩3.53436.3677.323.39121.21267.33.2640.4770.073.1340.4739.5三、高速级大小齿轮的设计3.1、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考虑两对齿轮传递的功率不大,故两对齿轮都选用软齿面,小齿轮都选用,调质,齿面硬度为,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为,由表[1]选用7级精度,要求齿面粗糙度。3.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因两齿轮均为钢制齿轮,所以由课本公式[1]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