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3.1种群的基本概念3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4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予以划定。3.2种群的基本特征3.2.1种群密度生态密度: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有的有效空间)内的个体数;粗密度: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如一片面积为10hm2的马尾松林,林木总株数为30000株,但其中有2hm2的面积为裸露的岩石,2hm2的水域面积,因此,实际分布有马尾松林的面积只有6hm2。则该马尾松林的粗密度为3000株/hm2、生态密度为5000株/hm2。相对密度:是指一个种群的株数占样地内所有种群总株数的百分比。影响种群大小或密度的因素主要有:3.2.2种群的空间结构3.2.2.1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1)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3)集群分布3.2.2.2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2)空间分布指数法式中x——样方中某种个体数;f一含x个体样方的出现频率;n——样本总数。3.2.3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3.2.3.1种群的年龄结构(1)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2)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生活时期②营养生长期:从繁殖发芽开始到生殖器官形成以前。这个时期还可细分为幼苗、幼年(幼树)、成年3个时期。③生殖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植物的营养体已基本定型,性器官成熟,开始开花结实,多年生多次结实的木本植物进入生殖期后,每年还要继续增加高度、粗度和新的枝叶,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形成花、果和种子,但体形增长速度渐趋平缓。这4个时期所占时间的长短,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同一种类因所处生境条件的不同亦有差异。在许多植物种类中,个体大小群如生物量、覆盖面积或者树木胸高直径在生态学研究中可能比年龄更有效。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个体年龄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两个层次。划分龄级林木种群的个体寿命长,而且树种寿命差异较大,划分龄级组时间尺度不同,针叶树和硬阔叶树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10年为一个龄级,萌生起源和速生树种5年为一个龄级甚至更短。林木种群年龄结构(同龄林或异龄林)将林木种群年龄结构分为同龄林或异龄林结构,人工林多数为同龄林,而天然林以异龄林较多。同龄林----是组成树木的年龄基本相同,如果有差异,其差异范围在一个龄级之内。异龄林----是组成种群的林木年龄差异较大,有几个龄级的林木生存,由具有耐荫、喜湿的耐荫及中性树种所形成,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如云杉林、红松林。3.2.3.2性比3.2.4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3.2.3.1出生率生理出生率(又叫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决定的最大出生率。生态出生率(又叫实际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3.2.4.2死亡率由于受环境条件、种群本身大小、年龄组成的影响以及种间的捕食、竞争等,实际死亡率远远大于理想死亡率。死亡率受环境条件、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恶劣,种群死亡率高,反之死亡率低。种群密度大,死亡率高,反之死亡率低。用存活率(survivalrate)表示常比死亡率更有实用价值,即存活个体数比死亡个体数更重要,假如用d表示死亡率,则存活率等于1-d。存活率通常以生命期望(lifeexpectancy)来表示,生命期望就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3.2.5生命表3.2.5.1动态生命表Conell(1970)对某岛固着在岩石上的所有藤壶(Balanusglandula)进行逐年的存活观察,并编制了藤壶生命表(见表3-1)。表3一1藤壶的生命表从这个生命表可获得三方面信息:①存活曲线(survivorshipcurve);②死亡率曲线;③生命期望。①存活曲线(survivorshipcurve):Ⅰ型:曲线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即几乎所有个体都能达到生理寿命。Ⅱ型:曲线呈对角型,各年龄死亡数相等。Ⅲ型:曲线凹型,幼年期死亡率较高。3.2.5.2静态生命表2种群虽是由许多个体集合而成,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6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它是由于有机污染,即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形成富营养化所致。4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速度在近代大大加快了,究其原因,不仅是人类的过度捕杀,更严重的是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剥夺了物种生存的条件。r-策略者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使种群能迅速恢复,而高的扩散能力还可使其迅速离开恶化环境,在其他地方建立新的种群。n——观测次数。K-对策: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按锥体形状,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1913-1961年东亚飞蝗洪泽湖蝗区的种群动态曲线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