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docx
上传人:英瑞****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5.集体背诵。七、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4.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八、拓展延伸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三年级语文《绝句》教案2【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xx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教学重点】1、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