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docx
上传人:猫巷****奕声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docx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精选16篇)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篇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三佚名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二、感悟读诗并识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第二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二、朗读感悟并识字。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三、指导书写。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3、领会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4、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二、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19页。2、挂图《绝句》。3、语言磁带。三、活动重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四、活动难点: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五、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3、完整地欣赏古诗。(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六、教学反思: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足了小朋友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伟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此后,孩子们学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篇3作者:田燕芳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0《绝句》教学设计二建新小学田燕芳一、教材分析:1、[注释]鹭:一种水鸟名,鹭鸶。西岭:指岷山。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靠。2、[简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