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勳全授课教授.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詹勳全授课教授.ppt

詹勳全授课教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綱一.前言繪製崩塌潛勢地區的方法可歸類為以下兩種:1.統計模型2.地質模型,在定性的方法上,根據地質調查或數據資料的統計,利用許多物理條件土地上的分部可找出易崩塌區域,將各種崩塌因子於崩塌地上的分布進行疊圖,便可找出環境敏感區位。二.研究區域概述大嶼山位於香港的西南方,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為146.75平方公里,因為島上地勢險峻故島上除了些許沿海的平地之外幾乎未開發也無人居住,地形主要為丘陵,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坡度大於25∘的土地占總土地面積之44%,地勢抬升的範圍超過海拔900公尺。地質方面,大嶼山的岩石以火成岩為主,大嶼山東部有很多花崗岩。石英二長岩則見於大嶼山南部。研究區的基岩地質主要由中生代火成岩和年輕的侵入火成岩所組成,火山岩,其中包括凝灰岩和熔岩夾層的沉積岩,是研究區西部的產物,侵入岩主要由花崗岩及各種成分的岩脈所組成。(第四紀沉積岩)研究中,比例尺為1:20000的地形分類圖是由香港土力工程處地質調查局(GEO)所提供,此數據集包含地形分類信息包括沖蝕和穩定性,土壤的成分,地貌形態,岩性和坡度,主要來自地質領域研究計畫(GASP)利用航拍技術或現地調查所得之資料,我們將地形的型態分為10個類型:A:山峰或山脊F:凹坡腳B:直向坡G:凸坡腳C:凹面坡H:洪泛平原D:凸面坡M:岩石裸露區E:直向坡腳O:沿海平原觀測最近的崩塌地圖,可以藉由圖上的點得知研究區域中因為崩塌而造成地表裸露的部分,如此經由50(1945~1954)年間的資料分析比對,便能研究出這段期間內崩塌地的發生情形。三.崩塌因子與崩塌潛勢1.岩石特性由圖6(a)我們可以看出粗面英安岩,英安岩和流紋熔岩(TDR),沉積岩(SR),和變質岩(MSR)是崩塌頻率最高的前三名。2.坡度為了量化不同坡度對於崩塌頻率的關係,利用數位高程模型(DEM)找出坡度的分布,我們發現崩塌頻率在坡度為35~40∘的時候達到最大值,而>40∘之後崩塌頻率則會慢慢下降。3.坡面型態我們可以看出崩塌大多發生在凹面坡(C),岩石裸露坡(M),其次是直向坡(B),邊坡發生崩塌的頻率高於坡腳,由圖六(c)我們可以知道,在凹面坡或坡腳所產生的崩塌頻率都是最高的。4.坡向崩塌地中不同坡向的分布如圖六(d)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坡向北的坡面發生崩塌的頻率較小,越向南頻率越高,達到正南方時達到最高頻率,隨後又跟著遞減5.高程6.土地利用的型態崩塌發生頻率最高的是草地密集地(DGL),其次是適度放牧的土地(MGL)1.羅吉斯多元回歸方程式事件發生機率:Pr=1/(1+e-z)Z=b0x0+x1+b2x2+……+bnxn+C2.計算出b值與C值3.匯入GIS軟體建立樣區中崩塌潛勢模型五.結論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