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学.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孔子与儒学.ppt

孔子与儒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向师襄子学习演奏。他三十六岁到齐国欣赏《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韦编三绝(注:编连竹简的皮绳子断了好几次)。由此可知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闻“道”、明“道”与弘“道”。他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求自己“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坚信道而又喜欢学业,还要不惜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乐“道”,正是他“志于道”与安贫乐道精神的集中体现。孔子把他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也是他好学乐道与修身养性的漫长历程与既得成就。2、政治失意与周游列国图2孔子访问列国往返示意图孔子师徒历经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四处游说达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公元前484年)。虽然一路艰难备尝,但他的主张还是没有人接受,最后只好返回故乡。晚年的孔子在鲁国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离开人世,葬于曲阜城北。3、创办私学与整理文献孔子的教学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目的在于教育弟子“成人”。具体来讲,既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们追求仁、智、勇,知、意、情与真、善、美的全面发展。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成人”的要求和标准,主要有《论语·季氏》篇中君子“三戒”(戒色、戒斗、戒得)、“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等。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科,简称“六艺”,基本教材是《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经典。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强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并注重从文、行、忠、信等方面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所谓文、行,忠、信,前两者是知和行的问题,后两者是指做人的品德修养问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强调师长教育与学生学习相辅相成。从“教”的角度讲: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倡导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孔子常常运用启发式教学。一次子夏以诗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即作画必须先有白洁的底子。孔子借此来比喻“礼乐”制度必须建立在“仁义”的思想基础之上。从“学”的角度讲: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在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上,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和尊师爱生,倡导“学无常师”且“当仁不让于师”。据历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其中颜回等人以德行著称、子贡等人以言语见长、子路等人以政事显名。(下图分别为颜回、子贡、子路)整理古典文献: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地,素有重教之风,还保存着很多古代典籍和礼乐制度,这些均为孔子授徒讲学和整理文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关于孔子对古代文献典籍的整理工作,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孔子不仕(即不当官),退而修《诗》、《书》、《礼》、《乐》”。仅在对《诗》一书的整理工作中,据说孔子就搜集阅读了古代三千多篇诗文,然后加以精选至三百零五篇,成为流传至今的《诗经》。孔子一面根据鲁国旧史编写《春秋》,一面对《诗》、《书》、《礼》、《乐》、《易》等古代典籍进行整理,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使它们成为儒家教育教学的基本教材,被后人称作“六经”。补充资料:五经与十三经孔子编订的六部经典中,因《乐经》失传而实存“五经”。后人又加入《论语》、《孝经》、《周礼》、《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孟子》而成为“十三经”,是儒家的基本经典。4、创立儒家学说和学派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荀子《儒效》曰:“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美俗”就要不断修身,提高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美政”则要“善调一天下”,为社会制订各种礼仪规范、政法制度等,以安定社会秩序和富裕百姓生活。基于以上对于“儒”、“士”、“君子”的基本社会使命的分析,可以说原始儒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士”的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孔子思想与学说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经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历代传诵的中国文化经典。作为孔子思想核心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