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2、理解:(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3、能力:理解并掌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并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自主学习案(请用笔在课本中划出,标清问题与序号))1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不在,不在,(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环境,呈现出各自的色彩。2、文化的内涵(1)含义: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和,属于范畴。(2)内容: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等意识形态部分,又包括和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3)文化的特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从产生看)第二,每个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看)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从文化的载体看)4·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形式思想、、信念、、、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2)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从影响的对象来看)而从影响的后果来看,文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双重性。教材第二自然段)【课内探究学案】文化“万花筒”略文化是什么探究一想一想: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有: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2.参加学校运动会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水果蔬菜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8.某国议员竞选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并由此归纳出文化的含义;补充知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探究二:材料一:想一想: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9.乡镇企业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请说明判断的依据由并此概括出文化的特点:探究三: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才能是如此的卓越和突出,很多人说他是天才,那么他的才能和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吗?他的才能从何而来?探究四:材料一:中华名山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旭日东升”“黄河金代”“泰山石敢当”“泰山碑刻”都是其著名的景观。泰山是物质的,而“泰山石敢当”“泰山碑刻”却是精神的材料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人民通过参观不同的展馆,领略了异域风情和中国元素交相辉映的胜景。展馆是物质的,通过展馆了解了更多的精神文化。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特点?归纳;根据探究一二三归纳出文化的特点:(三)·文化的力量探究五:甲:文化是精神力量,但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乙: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下甲,乙的观点探究六1〉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4〉古代东方和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奴隶制封建国家都强制人们信仰宗教。国王常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和后裔,贵族也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