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3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一课时).doc

32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一课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32.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一课时)汉儿庄中学执笔人审核领导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会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能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中得出结论,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会用综合法进行证明。2、能力目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推论的探索。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和运用。预习要点:1、动手操作,用硬纸板分别制作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简称;3、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简称();4、,等边三角形的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度。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请同学们拿出已做的各种等腰三角形,通过观察实践,请你画出各三角形的对称轴,当你沿着你画出的对称轴将三角形对折后,会发现有哪些相等的量?有关边的:。有关角的:。二、问题解决在上面的操作中,∠B和∠C相等吗?请试着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32-1-1,△ABC中,=,CAB图32-1-1求证:∠B=∠C证明:过A作AD⊥BC(即作高AD)在RT△和RT△中∵=,=,∴RT△≌RT△∴∠B=∠C三、观察思考:除此之外,你还有其它证法吗?请同学们交流并展示成果:所以不难得出∠B=∠C,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通过上面的操作训练,你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你所做的、、实际上是重合的,即(三线合一)四、做一做:试证明等边三角形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度。AB五、实践运用:已知: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两点,且BD=CE求证:AD=AE证明:DEC六、课上训练:1、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是()A、30°B、45°C、60°D、90°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6和8,则第三边长是()A、6B、8C、6或8D、73、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12或9B、12C、9D、7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A、20°B、120°C、20°或120°D、36°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底边长的,则此三角想的顶角是()A、90°B、60°C、120°D、150°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0°,腰长为6㎝,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A、4.5㎝B、9㎝C、18㎝D、36㎝7、已知等腰△ABC的∠A等于30°,求其余两角。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与一腰的夹角是40°,求顶角的度数。七、自我小结:通过今天这堂课的研究,我明白了(),我的收获与感受有(),我还有疑惑之处是()。八、布置作业:课本134页3题、5题备注:通过动手操作及各种情况的分析探讨,让学生亲身体会各种等腰三角形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醒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本环节让学生在解答活动中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广泛的应用,启发学生认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