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doc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章绪论1.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的定义。2.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2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微分方程的编写。注: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的思路。2.传递函数(1)传递函数的定义。(2)区别传递系数(开环放大系数)、根轨迹增益。(3)影响传递函数的因素。(4)求传递函数复数阻抗法求电网络传递函数。(5)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动态结构图(1)基本变换规则。(2)串、并、反馈环节化简。4.系统传递函数求取(1)开环传递函数;(2)闭环传递函数;(3)闭环系统偏差传递函数;(4)闭环系统特征方程:5.脉冲传递函数(1)已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是,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输入单位脉冲信号,求系统的时域响应表达式。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典型输入信号和阶跃响应性能指标(1)三种典型输入信号: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函数(单位速度函数)、单位抛物线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及其拉氏变换。(2)阶跃响应性能指标→反映稳、准、快。特别:,,为阻尼角2.一、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1)一、二阶系统数学模型的表达式。(2)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函数下,响应到达稳态值的95%或98%时所需响应时间。(3)二阶系统、取值不同,极点形式、响应曲线不同,要清楚、会绘制。(无阻尼,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4)二阶系统,和、的关系式。结构图→传递函数→,、、(5)二阶最佳系统=?(6)已知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参数。3.高阶系统近似二阶系统的条件。4.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取决于闭环零、极点?)5.劳斯判据(1)判稳定;(2)确定系统稳定时参数的取值范围;(3)积分环节个数和开环放大系数对稳定性的影响。6.稳态误差(1)系统的型别、阶数?(2)与稳态误差有关的因素。(3)在给定和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求取。注:输入为叠加信号时,如r(t)=(1+t+t2)·1(t),系统的稳态误差?(4)提高稳态精度的方法,复合控制。第4章根轨迹法1.绘制基本法则。2.草图(例子、图4.15、习题)。3.求取闭环系统极点。4.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第5章频率特性法1.已知传递函数,输入正弦信号,系统的稳态响应、瞬态响应?2.→、、、、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定性绘制系统开环奈氏图(低频段→0;高频段→∞)、伯德图(低频渐近线,转折频率、斜率变化,高频段)4.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5.用奈氏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例子、习题)注意:、6.稳定裕量:,→7.各频段与系统动态、稳态性能、抗干扰能力的关系(低、中、高频段)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1.常见校正装置及特性传递函数→判装置类型2.串联校正(1)分析法(2)期望法(重点)Lc()=L()-Lo()3.并联校正校正的实质、思路第8章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1.采样定理2.Z变换3.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4.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5.稳定性分析6.稳态误差的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