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计描述统计分析参数估计统计推断假设检验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如:某年甲、乙两地流行性感冒流行,甲地总人口数30000人、乙地总人口数15000人;甲地发病1500人,乙地发病1200人。发病人数是绝对数,它说明两地流行性感冒实际发生的绝对水平。仅使用绝对数还不能对两地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果要比较两地发病的严重程度,需要考虑该地的总人口数。甲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500/30000×100%=5%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1200/15000×100%=8%可见,乙地流行性感冒发病比甲地严重,这就使我们对两地发病情况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说明事物发生情况的相对水平,便于对分类变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率(rate)构成比(proportion)相对比(relativeratio)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某时期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说明某现象或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同时期某现象实际发生数/同时期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比例基数(K)比例基数(K):100%、1000‰、10000/万、100000/10万等如:发病率、死亡率、发生率、阳性率、患病率等例1:某地1980年的人口数为56万,麻疹发生数为411人,则:麻疹发病率=411/560000×10000/万=7.3/万计算率时,应注意分母和时间的确定。分母只包括可能会发生某事件的观察单位,尤其在计算某病的发生率时,不可能会发生的单位应予以排除。如在计算传染病发病率时,分母不应包括已经患过该传染病或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的人群,即应只包括易感人群。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是指某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观察单位总数之比,即比例。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叫百分比。构成比=(事物内部某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观察单位总数)×100%如:教研室16人,中高级职称有4人,占25%。表某地1955年和1956年疟疾的构成相对比(relativeratio):简称比,是甲乙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甲是乙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数或分数表示。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如:男:女、医生:护士、教师:学生相对比(relativeratio)2.两个率之比R=P1/P2相对比特点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即大数原则。小则直接叙述。(大样本原则)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正确计算合计率和平均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具有可比性。5.比较样本率(或构成比)时应做假设检验二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率与构成比3、正确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例:若P1=x1/n1P2=x2/n2P3=x3/n3P=(x1+x2+x3)/(n1+n2+n3))(正确)P=(P1+P2+P3)/3(错误)某年某市三个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具有可比性。(观察对象同质,即除研究因素外其它的重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比较疗效时,比较组间的时间、地点、方法等是否有差异。资料的内部构成相同或相近,如组间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应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否则要分组比较或进行率的标准化后进行比较。两种疗法病死率比较三率的标准化法率的标准化法:在医疗卫生实践中,当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发病率、患病率、治愈率、死亡率时,往往会受到一些非研究因素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构成比对合计率的影响。率的标准化法就是消除各种构成比(如年龄、性别、病型、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总率的影响,其基本思想就是采用统一的标准构成来计算各组资料的标准化率,使各率具有可比性。统一标准:①选择具有代表性、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可以取本地区、本省或全国的人口数作为共同标准。②选择相比资料本身为标准。两组资料任选一组的内部构成为共同标准或两组资料相加为共同标准。标准化率的计算公式:①已知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公式为:P′=∑Nipi/N②已知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时,计算公式为:P′=∑(Ni/N)pi其中,P′为标准化率,Ni为标准组各年龄别人口数,pi为各年龄组实际患病率,N为标准人口总数。Nipi为各年龄组的预期患病人数,Ni/N为标准组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例:某年甲、乙两厂石棉肺发病比较1.选两组资料人数之和作为共同标准。2.求各年龄组预期发病人数:标准人口数(Ni)×原各年龄组发病率(pi)=该年龄组预期发病人数“<45”组甲厂预期发病人数=1200×10‰=12(人)“≥45”组甲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