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点击添加文本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饮食不当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二、内伤病因七情(4)津亏血瘀:津液亏损,而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阴胜则阳病”:面色白,溲请便溏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4)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而出现的脏腑经络闭塞不通的病理状态(病情多急)劳逸三、病理产物性病因痰饮痰饮痰饮瘀血瘀血结石四、其他病因病机的概念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类型(2)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或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4)津亏血瘀:津液亏损,而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1)气滞血瘀: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吐血、咯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鼻衄、齿衄、肌衄正邪双方在斗争过程中互为消长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饮食不当(3)阴虚风动:阴液亏竭,筋脉失养,变生内风(多见于热性病后期)(2)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或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三、基本病机邪正盛衰1、阴阳偏胜(1)阳偏胜病机特点:阳胜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胜则热”:壮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阳胜则阴病”: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少(2)阴偏盛病机特点:阴盛而阳未衰的实寒证“阴胜则寒”:形寒肢冷、脘腹冷痛、舌淡脉迟“阴胜则阳病”:面色白,溲请便溏2、阴阳偏衰(1)阳偏衰病机特点: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胜的虚寒证“阳虚则寒”:畏寒肢冷、面色白、神疲倦卧、大便稀溏、小便清长(2)阴偏衰病机特点:阴液不足,滋养、宁静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阳气相对偏胜的虚热证“阴虚则热”: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3、阴阳互损(1)阴损及阳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2)阳损及阴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在阳虚的基础上,导致阴虚4、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真寒假热”证(2)阳盛格阴阳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阴于外“真热假寒”证5、阴阳亡失(1)亡阳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亡失,而致突然发生全身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危重虚寒证候: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倦卧、神疲、脉微欲绝等(2)亡阴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危重外脱不守证候:烦躁不安、口渴欲饮、气喘、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脉数疾等“阴阳离决”1、气的失常(1)气虚:气的不足使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减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精神疲乏、全身乏力、自汗、易于感冒)(2)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1)气滞: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闷、胀、痛)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升之太过,降之不及,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肺、胃、肝)肺失肃降:气喘、短息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肝气上逆:面红目赤、头胀头痛、急躁易怒3)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脾气下陷)脾气亏虚,升清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脾虚升举无力---小腹坠胀、便意频频、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4)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而出现的脏腑经络闭塞不通的病理状态(病情多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欠温、呼吸困难、面唇青紫等5)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