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篇1课题:识字3、在家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1种笔画“丶”和8个偏旁“氵、扌、纟、火、礻、日、辶、q”。2、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教学难点:认字写字,认记8个常新偏旁的生字教具准备:生字部件卡、学具盒第一课时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快打开你们面前的宝盒,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2、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1、老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了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专读出它们的名字吗?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识字3:在家里(第一课时)》。3、全班交流。4、老师点拨指导字音难点。如:“沙、纸、视(翘舌音)”,“送”(平舌音),“灯”(后鼻音)5、齐读词语。三、自主探究,识记字形1、读词语,找出词语中的8个生字。2、小组合作,识记汉字。3、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用熟字拼一拼、部件拼一拼的方法来识记。⑴找一找,生字中哪些字的半边你见过?沙--氵,少;学习偏旁三点水“氵”。报--扌,报;学习偏旁提手旁“扌”。灯—火,丁;学习偏旁火字旁“火”。视--礻,见;学习偏旁示字旁“礻”。⑵其余的生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呢?台:“云,去”的'下半部放上面,下面放“口”电:从“日”加一笔,就是“电”。纸:学习新偏旁“纟”(绞丝旁)与织物有关,注意右边部分。5、用新学的生字组词。词语接龙,比一比,哪一组接得长。四、学习生字“上、下”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注意横笔与竖笔的接触点,是在横笔的中间位置,以保证字体的匀称。2、认识笔画“丶”,写点时,起笔轻,落笔重,有头有肚不要象根棍子。3、找准压线笔。“上、下”的竖均在竖中线上。4、老师范写。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6、用“上、下”口头组词。五、布置作业读一读、说一说:沙发台灯洗衣机电话书架报纸电视电冰箱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19.观舞记。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二)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9.观舞记》。教法分析:1、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学法要求:1、充分预习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CAI课件、关于印度舞蹈和中国舞蹈的视频、图片资料教学评价:1、小组竞争2、教师的语言评价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二、整体感知: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抢答}a卡拉玛姐妹表演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印度}b作者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个舞蹈{3}{1}画家{2}舞蹈家{3}纯粹的欣赏者c从历史流派看,她们的舞属于舞{婆罗多}d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对这个舞的评价{飞动的美}e文中那些地方体现印度舞的特点教学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三、课文探究(一)探寻“舞蹈美”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教学小结:例如:1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