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整理版.docx
上传人:飞舟****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弈》教学设计整理版.docx

《学弈》教学设计_6.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弈》教学设计《学弈》教学设计合集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2、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5、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教学的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的难点】理解文意。【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疑问引入1、板书“文言文”和课题“学弈”,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2、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3、疑问引入: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二、读通课文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清楚。2、指读,评价并正音。3、学生再练读。4、指读。5、齐读。6、小节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的意思吧!三、理解课文1、根据注释,疏通全文: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小黑板):⑴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⑵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⑶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3、引读课文,加深理解:引读设计内容:⑴弈秋是谁?⑵让弈秋干什么?⑶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⑷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相机板书:弗若之矣。)⑸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四、感悟道理,谈出感受1、不是智力不如别人,为什么“弗若之矣”?(引导并相机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2、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相机介绍本文的述说者孟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3、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五、练习诵读,读出韵味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这一课你学会了吗?为什么学会了?2、回去之后,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好吗?【板书设计】学弈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弗若之矣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学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舍去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道理。二、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三、启发质疑,初步理解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生2: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四、教授课文内容:一、自学提示:(出示课件)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二、理解大意读通顺。1、找学生读;2、小组比赛读;3、学生齐读;4、老师范读;5、师生互读。三、抓关键语句,分析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五、背诵,抽查。六、联系实际,理解感悟。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也。师:为是其智弗若与?